张澜苇
云凤实验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这也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基础。此外,在习题的选择上很多教师也没有上心,知识一股脑地都丢给学生,没有对其进行筛选,这就使得学生做了大量的重复工作,其所带来的收获却是很少的。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对习题练习进行改造,让其更加符合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运算技巧
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通常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在中学时期才会被重视起来。但随着数学学科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学者认为需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端正解题态度,形成解题思维,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如今,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已经开始探寻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并且期望通过自身引导来让学生对数学题目有完整印象,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注重夯实基础概念
尽管小学数学知识只是基础阶段知识,其题目相对比较简单,所包含的定理也比较浅显,但一些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审题不清,且不了解该使用哪种定理的问题。在该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熟记教材当中的基础定理或者是公式,能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先明确问题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数量单位是什么,然后根据数学定理及公式的应用原则,明确是否运用该种定理。
2穿插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将习题练习这一形式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但由于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在少数,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往往在课堂结束之后对于知识的记忆就已经开始模糊,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讲解完一部分知识之后就进行一场简单的基础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刚学到的知识的印象,并对这些知识在解题上的应用产生基本的认识。
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小数如何相加之后给学生出几道简单的习题:2.5+0.9、7.8+1.6等。学生对这几道简单联系题的解答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刚学到的小数相加方法的一次落实和回顾。而在课堂中有了这样的练习之后,就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形成了促进作用,为学生之后的再次运用和解题提供了助力。
3灵活掌握运算技巧
工具能够减轻工人的负担,让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而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解题工具,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势如破竹,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些题目不在于数据的变化,而是对于计算方法的核心进行的考查,而这些技巧往往能够节省学生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并且如果搞明白了这些计算方法,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数字计算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增强解题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节时,有不少学生对于小数的应用还不是特别的熟悉,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数的加减和数字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我就给那些还没有掌握小数计算方法的学生推荐了分数换算法,可以在产生疑问的时候,将分数换算成分数或者带分数,然后进行运算,之后让学生在大量的运算过程中积累经验,明白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小数之间的运算,学生也对这种方式表示了接受,有不少的学生通过小数转换成分数计算方法解决了一些小数点后位数比较多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小数的运算有了另外的理解。
4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针对于数学解题,可以说是数学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有着一定的前后关联性特点。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知识框架有所掌握,而不能仅仅只是从具体某一知识点来培养和锻炼,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思路的缺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和倍"和"差倍"问题时,众所周知,和倍问题作为差倍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再加上小学生的刚接触,如果跨越太大的话,那么则很容易造成"夹生饭"这一问题情况的出现。所以在解决差倍问题时,需要与和倍问题联系到一起,以此来帮助学生得以更好的解决,提高解题效率。
5提高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者,其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高低,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以认真的态度来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要做到幽默风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后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学会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
6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自己找出来的答案会有一钟满足感、自豪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上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需要解答的题目给每一个小组发下去,然后设置相应的奖励,杜宇解题方式较多,解题方式新颖并且解答正确率高的小组提出表扬,并且加以奖励,这样既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也锻炼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还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巨大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强大的解题能力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采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任何科目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解题效率,学生一定要掌握基础的运算公式,并且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学习窍门,利用解题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的综合实力就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华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活力,2019(23):218.
[2]曾学铭.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