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吴强
[导读] 面对培养21世纪的人才,迫切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吴强  
        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  邮编618000
        【摘要】面对培养21世纪的人才,迫切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为此,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来探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正文】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靠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首先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即使出错,做错了也不访“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其次,要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多用新用语,如“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高涨的热情。
        2、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3、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主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数学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在课堂中注重挖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结合棱、面、顶点、长、宽、高等这几个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画出不同位置的长方体,画出那些看不见的棱与顶点,以进一步全方位加深对长方体三维的感知。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师生互动、自学交流、小组学习、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国内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如何使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学习取得最佳效果,值得探讨。


        1、建立合作小组,分工明确。
        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或学生轮流担当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角色。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带来生生合作。
        3、评价合作,建立奖励机制。
        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效的合作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奖流动红旗,调动每一个学生都为集体做出贡献,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三、探究学习。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学具,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1、学会质疑。
        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对圆进行转化,提出“你能否把圆也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呢?”预想学生能通过动手、剪拼后得到以前学过的图形,可有学生开始质疑了:“我认为圆不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因为圆由曲线围成的,而以前学过的图形都由线段围成的。”一个简单的质疑,我没有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一抽象的道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实践操作的思维平台,不断丰富感性材料,亲历了“化曲为直”的全过程,协调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重建过程,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发现者和学习的成功者。
        2、释放质疑。
        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疑问,把不懂的弄懂。那么怎样解决疑难问题呢?当然不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前后数学知识,从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图文”并茂,展开想象;(3)进行假设,推理;(4)新旧知识联系;(5)运用比较,区别异同;(6)小组讨论,互为启发、共同探究;(7)举一反三;(8)联系课外知识,找到相似点。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