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马聪丽
[导读] 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
        马聪丽
        行唐县第一中学 050600
        摘要: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能获得长久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自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关注每部分教学内容,尤其是阅读教学内容,并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扩大了信息量,更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此背景下,阅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成为每一个人具备的素质。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师对阅读技巧和方法指导不够重视,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阅读量少等,这些问题直接妨碍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语文认知水平和具体教学内容,中学教师需要探求更适宜的阅读教学方法。
        1构建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理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教师应注重语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理解,实现对文本知识及情感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诸多优秀作品,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优质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生道理,这些资源师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人文素养的优质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语文文本当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就可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理解,实现对语文文本当中情感内涵的深刻掌握和理解,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和发展让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有效性。
        2引入生活元素,启发思考分析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实例是知识的启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学生通过生活元素内容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还能够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学生更为积极主动,阅读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秋天》一课,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元素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开始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都会想象秋天的景色,并积极参与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在课文中找到与学生眼中秋天景色相同的描写内容,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秋天。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课文中与学生眼中秋天景色描写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虽然初中生经过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应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但仅凭其自身的理解仍无法独自完成较高难度的文本,并且对文本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内涵的掌握也有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富有创意性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在保障其应用效用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效率。对此,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将学习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并保证每个小组中有1-2名阅读能力较强以及对文本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

教师充分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阅读活动以及教学任务,发挥引导者的职能,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可视为非线性整合,具有系统化以及动态化的特点。不仅能够快速提取并展现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背景以及重点,大大降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以及讲解所花费的时间,而且易于学生直观且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将教学资料整合,通过计算机打包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复习。以《范进中举》教学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软件,以幻灯片形式为学生播放范进中举的连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阅读文章,播放有关范进中举的影视资料以及清代科举制度的介绍,安排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分析并深刻理解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情况,并分析各个人物形象,重点讨论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感受范进癫狂的形象,体会到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开展综合活动,提升创新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性,阅读教学光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对此,教师要根据阅读知识内容开展综合活动,为学生创建趣味性浓厚的活动实践内容,综合活动要遵循多元化内容为基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综合活动之前,还要对学生的性格与喜好进行了解,制定更适合学生参与的综合活动内容。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更能够更积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羚羊木雕》一课,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展综合活动,羚羊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教师可以以“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开展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索相关的野生保护动物种类,定期设计演讲内容,演讲内容以怎样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进行展开。这样的综合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探索与查找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与培养。
        5注重阅读分析,增强学生情感感悟
        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效果,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感悟,使得学生因此能够对书籍产生更好的感悟,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书籍阅读技巧,提升学生书籍的阅读效果。例如,在教授《雷雨》这篇文章时,教师便会着重阅读的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会向学生展现与这篇文章相关的影视资源片段,再引导学生进行书籍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便会仔细地探究文章中每个人物的角色,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每个人物角色的看法,再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还会仔细地探究文章的写作结果、写作手法、布局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再现本篇文章,使得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情感感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所展现的中心思想。总之,中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注重阅读分析,以此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章阅读的效果。
        结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中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价值,而阅读理解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通过多种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增长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意味着获取知识的渠道得到了拓宽,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1):22.
        [2]张东锋.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6(6):37.
        [3]周勇.自我导向,培养语文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