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旭清
四川省绵阳市秀水中学 四川绵阳 622651
摘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践行核心素养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夯实核心素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高中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老化
从高中语文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最基础的因素就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上,虽然教师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实现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仍旧处于原地踏步的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或者调整,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突出出来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纵观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突出出来,虽然课堂上有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整个活动的开展还是围绕着教师进行的。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逐渐增强,话语权也增多,但是教学效率的学习能力还没有提升。
(三)教学方式灵活性不足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哪怕教学内容再丰富,如果缺乏合适的教学手段,教师也不能把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教学效果。所以,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阅读与写作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语言的建构及其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能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进而能对语言文字进行梳理整合,最终掌握相关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然后能在具体语言情景中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又是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相关的语言素材,从而形成基础的语言建构,而写作则是学生语言灵活运用的表现。同时,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上来说,阅读与写作,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夯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教学《故都的秋》时,作者在通过对故都秋天景色及故都建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悲伤情怀,寓景于情,更体现了作者爱国,对传统文化热恋的精神情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手法,同时结合自己心中所想,仿写一篇寓情于景的习作,比如说对国家的热爱,对亲人的眷念等等。通过鼓励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言文字的建构和运用意识。
(二)建立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感受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想要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就必须建立起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和物。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会发现语文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性,产生亲切的感觉,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写作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进去,充实文章内容,增强作文情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学习完《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样,学生就会对荷塘的美丽景色有了充分的认识,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和创造素养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过程。高中教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不仅是要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性,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重教学情境的美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字美和意境美。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的美景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主题,通过图片动画,让学生从视觉上融入课文内容中,感受作者笔下荷塘在月色下的美感,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关于夜晚荷塘蛙鸣的音频,从听觉上感受月色下各种生物活动的意境美。
(四)采用合作探究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思想品质的提升,毕竟在语文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会具有一定的特点,而通过语文学习,必然会有一定的思维发展过程,它的侧重点在学生思维层面的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时,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进步,以合作探究方式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当然,教师在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时也应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为教学引导切入点,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找到相关的人物特点,如第一小组需要找出的是林黛玉对贾府印象的语句,第二小组需要找出林黛玉对王熙凤看法的语句,在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后,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五)鼓励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化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承,学习语言文字,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认同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意识,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光靠教材篇幅肯定无法满足学生当前的需求,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的延伸,通过课外查阅渗透更多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文化有更全面体系的理解。比如学习《离骚》《论语》等古文时,教师对古文讲解以后,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为中心,查找更多关于同类古文的诗篇,进行阅读和鉴赏,更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综上述,教育改革的深化及核心素养的提出,在促使教学制度变化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而不断提高着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其实具有很强的语文学科特点,具体表现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语言的鉴赏和创造以及语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理与方法[J].虎小燕.??现代农村科技.?2020(08)
[2]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翁红.??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