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张亮
[导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血液和命脉
        张亮
        义县地藏寺满族乡学校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血液和命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探索文化和教学融合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弘扬与传承文化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要在世界舞台上立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要重视自己的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血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之所以文化能够通过时间不断地积淀起来,归功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地传承与弘扬。但是新一代地初中生他们多面对的是一个快节奏,物质横飞,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在各种风气的影响下文化传承与弘扬意识在初中生心目中越来越浅显。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从现实出发探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树立传承与弘扬文化的意识。
一、重视古诗文教学领会古诗文中心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素材就是古诗文,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素材之一,它是前人所创作的文化艺术,通过独特的方式展现思想情感叙述事件[1]。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古诗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古诗文的教学应该要格外重视,不仅仅要通过古诗文阅读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古诗文来体验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从而树立传承与弘扬文化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初中语文:《灯笼》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前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件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爱国之情。由于这篇课文属于散文,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基于上述灯笼的内涵文化,在课程导入上,可以首先出示周庄的照片,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在情感交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灯笼基于作者本人的意义,即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二、联系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非常的丰富,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在历史研究还是在教育教学中都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一位学生内心之中[2]。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初中语文:《安塞腰鼓》这节课时,教师将天下第一鼓—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的相关文化展示在课堂上,多媒体情境再现黄土高原的地图,这里是皇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和恶劣的气候做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很多展现西部粗狂,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安塞腰鼓产生背景之后,再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谈一下安塞腰鼓代表了当地人怎样的风俗习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安塞腰鼓产生于距离延安四十公里的安塞县,其粗犷、雄浑和动力的风格与当地的地理风貌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当我们敲出铿锵的鼓点,学会迈着有力的步伐时,“非遗”文化的魅力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可以邀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经历了一个怎样地发展,文化的内涵有着怎样的延伸。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将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并意识到文化是在不断的传承与弘扬的过程。
三、开展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以此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初中阶段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所学习的知识和才艺学生都可以展示出来,当然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例如在语文课上有的学生的诵读能力非常强,因此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在演讲活动的过程中,有感情的诵读一篇古文,因为古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朗诵古文的过程中也是积累传统文化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展开一些才艺展示类的课外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本文所讲的是安塞腰鼓的特点,以及陕北人民是如何击打安塞腰鼓。如今很多学生在校外机构中都学习了各种舞蹈,或者打击乐器,因此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开展才艺展示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比如:有的学生展示凤阳花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同时也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凤阳花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对有关凤阳花鼓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另外在一些剪纸类、表演类的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渗透传统文化,让文化融入在课堂教学中。
四、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有:知识教学必须要和文化相结合,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只重视传统文化,而忽视了知识的教学,知识的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题,传统文化也不能够忽视。其次是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必须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要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结语
        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语文课文渗透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多去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公维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20(33):109-110.
[2]丁丽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20(4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