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宿香
[导读] 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各个层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
        宿香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幼儿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
        
        摘要: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各个层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吸收大量的西方文化,现在的孩子被外来事物吸引,对本民族经典文化知之甚少,远离影响了世代的经典文化,现代家长遗弃了民族基本的文化支撑,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断层的局面。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策略
        引言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传统节日对幼儿传统文化认知、个性培养和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为了响应国家关注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号召,不少幼儿园将传统节日教学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
        1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工具,从我国最重要的春节,到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都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人在庆祝的同时,传承下来的不仅有节日风俗,还有伟大诗人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在开展节日文化教育当中,可以穿插古诗词教育,即使孩子目前无法理解其中的知识,也可以让幼儿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让幼儿浸入古诗词的文化当中。春节的“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秋节的“但愿人长久”,清明节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重阳节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被积极传递给下一代。而每个幼儿园也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展富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工作,充分应用生活实际,使得幼儿能够更快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
        2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
        2.1开展全园研讨,健全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体系
        幼儿园可以组织精英教师成立研讨小组,基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地方风土民情和地域特色,整合师生和家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体验,通过选择和取舍教育内容形成一套科学、完整、可实施的活动方案,并列入日常教学计划。教育内容按照一个主题、一个中心点展开,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更加系统和有逻辑。此外,幼儿园根据教学需要统一购置活动材料,确保每个活动落到实处,比如端午节主题不仅需要讲述节日由来,而且以“屈原投江”故事为主线引出包粽子、吃粽子的意义;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能力发展情况设计不同的节日风俗实操活动,小班幼儿可以“点雄黄酒”、用雄黄酒洗手,借此感受端午的特有习俗;中/大班可以组织“龙舟”比赛,小班幼儿观赛并为哥哥姐姐加油,亲身感受热闹的节日氛围;大班的区域活动可以投放五彩绳,教师教学幼儿编织挂蛋网兜并赠予他人,体验“送蛋送福气”。较之空洞的说教,实操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感知传统节日的快乐。


        2.2联合家长协同学习,共同构建幼儿节日知识与经验
        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从本质上来说,幼儿园只是一种普通的教育机构。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家庭也属于一种教育机构,二者的良好结合可以建立一种和谐、合作、互补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进行传统节日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学习传统节日的知识。以节日调查表为例,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共同收集材料,用绘画的形式完成调查表,之后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内容。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巩固自学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总结,深化对传统节日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传递一些幼儿园在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方面的具体实施资料,要求家长参与到具体的传统节日教学活动。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家长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家长自身也能耳濡目染,领略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幼儿在家长的参与陪同下,探索传统节日的知识和文化,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传统节日、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家园配合的方式扩展了幼儿学习传统节日的空间,使幼儿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促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意识。
        2.3丰富节日活动形式
        在开展了情境创设方法之后,幼儿园也可以开展一些多样化的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赛或是讲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如何剪窗花,幼儿园就可以在开展剪窗花比赛,评选出最具有年味的窗花,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热爱。同时,仅仅是活动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还应当适时开展一些传统节日文化讲座活动,通过一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内容,来提升学幼儿的兴趣,并开拓他们的知识领域和眼界,让传统文化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更加近。
        2.4以“认—知—践—承”为主的多元化节日教育的实践
        以“认—知—践—承”为主的多元化节日教育是指在幼儿园节日教育活动中,通过认识节日的基本特征、知道节日的基本内容、践行节日的基本活动、传承节日的文化价值内涵,进而多元的引导幼儿对节日的认知与内化。认———认识节日的基本内容,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生活实践等活动初步认识相关节日的基本内容,这是对节日的初步认知。知———知晓节日的内涵,教师引导幼儿及家长参与节日教育活动,通过调查、收集相关节日资料,幼儿分享自己对节日的认识,从而对相关节日内涵有深入的了解。践———践行节日活动,幼儿通过在区域游戏活动、视频欣赏、实践参与、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践行节日相关活动,真正体验节日的氛围,进一步了解节日。承———传承节日价值,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节日价值,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从而引导幼儿传承节日价值。
        结语
        加强传统节日教育不仅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精神,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更应该肩负起传统节日教育的重任,深化家园社区合作,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和弘扬传统节日教育。
        参考文献
        [1]吴俊平.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途径刍探[J].成才之路,2019(35):70-71.
        [2]张淑燕.如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以幼儿社会学科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