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毛万莉
[导读] 游戏化教学是与幼儿成长特征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更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毛万莉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幼儿园 幼儿园科学领域   6102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与幼儿成长特征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更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幼儿园的教学规律为主线,使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培养个性,也让学习成为快乐。但游戏化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使幼儿教学更规范严谨化,本文就幼儿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小游戏;教师指导;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科学小游戏教学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提升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渠道。制定完善的科学小游戏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幼儿将会积极动手和动脑,思维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幼儿教师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实践有效指导策略。 
2 幼儿科学小游戏的意义
        (1)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通过选择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游戏或游戏元素,使游戏元素和教育向元素互相融合,激发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热情。同时应该设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例如小印章,徽章,排行榜上的排名等等方式,激励孩子使其保持动力,开拓幼儿的眼界。在教学中营造游戏开展的环境氛围,为幼儿专门开拓出一个自由且相对稳定安全的游戏活动区域,在游戏的进行中多多使用游戏道具,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2)加强师生间联系。幼儿的科学教育又有别于青少年,幼儿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缺少自己的理解,无法达到具象化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个人能力的培养也因此受到限制。而游戏化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并在此过程中,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形成了孩子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在开展科学教育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老师既不可以做旁观者,也不可以做控制者,应该耐心观察幼儿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当的指导,在有效提升幼儿学习体验的同时,增进与幼儿们的感情,以便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1]。
3 幼儿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科学小游戏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游戏形式之一,具有注重自主性、兴趣性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帮助幼儿发展爱探索、勤学习、乐社交等良好个性品质。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在科学小游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教师,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其教育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幼儿也可以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4 幼儿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4.1 优化游戏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对于科学小游戏策略的丰富和设置有积极影响。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所选择的科学教学内容,对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影响。不同风格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内涵的教学内容,都会影响教师的游戏活动选择、游戏规则设置和具体活动的开展。保证幼儿在科学小游戏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才能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使科学小游戏活动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从最新实行的幼儿教育指南出发,结合当代幼儿的理解能力、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科学爱好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其科学感受能力和科学表现能力。科学小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是课前结合科学教学内容设置的,也可以结合幼儿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随机开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科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力是不同的。教师结合这样的特点进行游戏指导,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方便科学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


        4.2 对幼儿进行科学观察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必须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在户外体验场游戏中教师对指导时机、指导方式的判定来源于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不适宜的方式和不恰当的介入时机会使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首先,教师要耐心地观察幼儿,观察不仅需要眼睛,更需要大脑,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判定,再决定指导的时机和方式。同时教师的观察要不露痕迹,教师的视线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压迫,会造成幼儿行为的不自然,导致信息缺乏有效性,应在游戏之外进行观察,获取有用的信息。在对自主性游戏进行指导时,要时刻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游戏进程,从中分析真正需要被指导的问题和方向,并给予最适宜的帮助。针对户外场地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区域定点指导的方式,进行某个区域特定的观察,针对青年教师自身观察指导能力欠缺的问题,青年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己在观察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每次的活动做好观察记录,进行活动观察的反思,提升自己全面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指导[2]。
        4.3 游戏形式的完善与创新
        (1)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创造力,产生更多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应注意幼儿思维的发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在游戏中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为了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教师要重点提升游戏的因果性和多变性,让幼儿在多变的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游戏,让幼儿亲自接触到水,在亲自动手中感悟水的特征。首先,幼儿教师将幼儿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不同小组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水实验。第一小组的幼儿会在水中放置不同材料的玩具,进而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第二小组的幼儿则将水倒人篮子里,水很快流了下去。幼儿教师要鼓励不同小组的幼儿积极动脑开展自己想要做的水实验,在实验中幼儿将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各种各样的水实验中体会到探索和创新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
        4.4 以幼儿为主体,选择适宜的游戏介入时机
        为了保证游戏真正作为幼儿的权利让他们充分享有,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每个区域都需要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但这些规则不应只由教师一人制订,幼儿不仅仅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与遵守者,他们还应是游戏规则的参与者[3]。在开放新的区域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讨论,初步为新开放的游戏区制订规则。待幼儿进区体验几次后,他们会发现最初制订的规则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时,教师便可再次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将该区域的游戏规则补充完善。这样不仅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且在规则制订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除此之外,在科学小游戏中,教师应学会判断介入幼儿游戏的良好时机,而不宜在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时介入。当幼儿遇到因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将要失去游戏兴趣时,教师方可介入,“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介入与指导才是积极有效的”。幼儿在科学小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应及时介入,防止幼儿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在进行科学小游戏实践活动时,老师要做好对幼儿的指导工作。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丰富教学材料。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获取游戏体验的同时,增强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科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5.
[2]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3] 李相禹, 刘焱.师幼比对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影响[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 3)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