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思政课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武兵涛
[导读] 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学生、教学环境,还是成长环境

        武兵涛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   722305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学生、教学环境,还是成长环境,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在众多的困难中,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所教学科的教师有很大的关系,积极性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上持续努力,主动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提高高中生思政课兴趣的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课程教学;学习兴趣
        1 基于想象完成教学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新课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体验式教学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促使学生们自主感知,以此满足其情感需求。高中思政课程本身便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自身教学形式也并非仅仅只是理论传递,通常多以价值引领、政治认同、情感内化升华为主。不能仅仅只是单纯完成知识记忆,懂得如何答题、应付考试。因此,为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通过合理设计活动,优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融入到情境之中,在思辨中感悟向上、向善的力量。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在进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教学,需要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例如,教师在《百舸争流的思想》中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授课活动中,可以对通过范缜的“形神之辩”、惠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辩等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发挥想象,积极挖掘生活中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素材,比如根据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及专家组及时调整应对疫情的措施和方案,对其想象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到位,促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2 鼓励学生“动脑”,培养问题意识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开放、民主、平等的氛围,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货币”的相关知识时,讲到货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阶段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Q币、比特币算是电子货币吗?”这一话题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还没等老师回答,大家就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动脑筋了。第一、网络上的Q币是虚拟的,不是国家发行的真实货币,只能适用于特定的虚拟环境。第二、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因此不是法定货币。

”学生心中的疑问解开了,以后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的氛围更好了。
        3 融合现代传媒,拓展教学资源
        陶行知曾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高中的思政课理论性强,学生会觉得枯燥而缺乏兴趣。如何拓展更多的素材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机补充和延伸,进而给高中思政课堂带来新气象,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不是纯粹枯燥的理论讲述,需要讲好理论背后的中国故事。融媒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之中,在当下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走在“融合”的路上,我喜欢拓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美丽中国》、《我们一起走过》等进课堂,结合书本知识再设置一些探究的问题,学生在观看节目片段的过程中有最直观的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有话可说、有据可溯,在润物细无声中更加透彻地领悟和理解书本理论知识。教师借助现代传媒,研究新鲜素材,可以为书本知识添加新鲜“血液”,拓展课堂的广度和深度,让思政课堂更有吸引力。
        4 指导学生“动手”,提升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事怎么样做就怎样学”。学生参加实践最大的好处在于改变“学习就是死读书”的观念,把学习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上,要鼓励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我在上《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几位候选人需要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竞选口号、能力、管理理念和措施等,同学们根据候选人的实际表现认真投票,自己选举“当家人”,体验到我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学生通过具体的选举操作,学会了选举的流程,理解了教材中选举方式的选择及利弊、如何珍惜选举的权利等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民主参与”的种子也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对他们以后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活动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标落实的要求,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活动,给予学生充分体验,让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许焕琴.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质量[J].才智,2018(35):129.
        [2]乔丽英.浅议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授课效果[J].电大理工,2014(04):38-39.
        [3]蔡芸.新时代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