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题解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温若谷
[导读]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

        温若谷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 中文系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作文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考生思考个人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进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考作文;解读;分析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并且面对国际的重要场合发表演讲,找到自己的定位,并选好角度写出既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又富有感染力的一篇作文,就成为取胜的关键。
        
        一、2020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的文体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要求考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先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意思来进行写作。因为经历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不同,面对同样的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思考,阅读能力的高下就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
        作为“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实际上是对材料作文做出的一种限制与细化,使之肩负着某种特定的使命,目的在引导考生不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满足于闭门造车,而是将写作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鼓励考生走出书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这类作文在提供给考生开放性、探究性的“叙事性新材料”中,增加了“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按“指令”,完成写作任务。这不同于之前的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不再任由考生展开信马由缰的联想和想象,材料本身具有明确的导向,因而更便于考查考生的写作实力。


        
        二、2020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材料解读
        先看题目所给的材料。
        不管是墨子的话,还是约翰·多恩的话,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之中,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不可能遗世独立,任何的唯我独尊、自以为是都将像螳臂挡车一样,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再者,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肤色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这样人类才会拥有一个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题目给我们设立了一个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每一个生命都危如累卵,脆弱无比,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袭,并最终彻底消灭病毒,此外别无他法。那些出现在日本援华物资上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之所以能激起中国人的共鸣,就在于透过这些源自中国的古典诗句,展示出了日本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对处于大难中的我们,感受尤为强烈。是啊,不管是印尼的海啸,还是日本的地震,以及今天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都显得异常渺小。因此在大灾大难中选择袖手旁观、抑或幸灾乐祸,不仅会显出自身的无知,而且会暴露出内心的丑恶,与人类的文明背道而驰。
        在这些诗句中,有一组对立的词语,正面是“同”和“共”,反面是“两”和“异”,是选择“同”和“共”,还是选择“两”和“异”,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中,已做了明确的规定。
        
        三、2020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题的写作
        关于这篇演讲稿的写作还需要明确几点信息:
        第一,写作者是以中国青年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代表着中国优秀青年的精神面貌与人生追求,在自己的身上要能体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与责任担当。因此对考生来说,这里就存在一个角色的调整与身份的认定问题。
        第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特定环境。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说什么话以及怎么说话,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愿望,还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这种国际性的场合,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等的不同,面对同样的现象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怎样在这样一个场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当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做足功课。
        第三,据我了解,我们的考生真正写过演讲稿的人并不多,真正参与过大型演讲的就更少了,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考生的写作难度。这篇演讲稿的写作要求考生首先要考虑台下那一群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国家的听众,这就要求你必须超越自身的文化约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发表演讲,以争取得到大多数听众的认可与共鸣。
        另外,针对演讲稿的写作还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有条理,层次清楚、顺理成章;第二,有细节、有故事,有真情实感;第三,有腾挪,有升华,有点睛之笔。在语言风格上,要有激情、有想象,有诗意。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写一篇上乘的作文,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谢志礼,李德龙.写作思维训练学[M].语文出版社,1998.
[2]刘畅.成为写作高手的最有效秘诀[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罗晓晖.高效阅读与写作[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
[4]董乃群,吴嫦娥.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