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蔡伙基
[导读]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蔡伙基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培林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阅读作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应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是小学生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培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意识,把阅读课堂变为语文课堂,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无法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策略措施
        课外阅读是一种学生独立进行的、阅读文本相对完整的成长、进步方式,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与学习的拓展与补充,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式主要包括课外阅读读本推荐、阅读方式指导、交流指导等。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更显著,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连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必备的一项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促使他们强烈渴求于吸收新知识,此时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抗拒课外阅读,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作用和阅读题材选择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阅读量不达标,知识储备不充足,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1]。虽然现在学校大多设置了课外阅读的课程,可是由于教师利用方式的不当,学生缺乏有力的指导,阅读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可以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匮乏,本身的写作素材比较稀少,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就需要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灵感和思路[2]。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形成阅读习惯,然后通过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二次开放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逻辑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表明,作文写作优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阅读,文化积累较为扎实,他们通过阅读中优美词句的积累和写作手法的借鉴让自己的写作作品更有韵味。教师应严谨选择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确保学生课外读物推荐的科学性、合理性[3]。前面提到,小学生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较为匮乏,价值观和是非观都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现在的文学作品种类各种各样,教师要从中选择最适宜学生阅读的作品,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第一,教师可以推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读本,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的时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等等。第二,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年龄阶段阅读的读本,针对不同年级提供相应的读物推荐名单,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汉字积累和审美能力,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等文学作品。第三,教师可以推荐和学生写作要求有关的阅读读本,写作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写作。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小真的长头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头发的描写方式,再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外貌的描写文章,积累学生的表述经验。第四,教师可以推荐和当下社会、网络接轨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引用网络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素材出自哪里,引导学生关注了解。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呼吁家长和自己一起努力,助力学生成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有意识的营造家庭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和学生一起阅读。小学生在学校内进行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的是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学生购买采集课外阅读的材料,并和学生一起阅读,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动力。
        2.2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当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之后,教师要教授学生有效阅读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顾全大局、注重细节描写、勤于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些阅读文本内容比较冗长,为了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满足自己学习、写作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中的篇章部分,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选读法;在阅读某些重要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精读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找出重点句子,深入思考,理解文字内涵和文章思想;略读法是指通过序言、摘要、目录等部分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阅读章节标题、首尾句总结归纳文章大意,这种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浏览法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转化吸收文章信息,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需求,摘抄记录相关的词句、段落,对阅读中的重难点进行标记、评价,这就是摘录批注法。以上这些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高效。
        2.3增加阅读实践的机会,让阅读效果更显著
        简单来说,阅读实践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再现,通过说讲、习作、演讲等活动进行实践的方式。阅读实践可以巩固检阅学生阅读的成果,明确学生下一步阅读的方向,深化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一个班级内的图书角,拉近学生与书籍之间的距离。关于书籍的来源,包括图书室借阅、学生自愿提供等,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营造学生共同阅读的环境。其次,教师可以建立一个阅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加入进来,利用小组活动提高组员的阅读水平,再让兴趣小组带领更多的学生勤于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提高班级整体阅读水平。随后,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阅读成果陈列栏,鼓励学生张贴自己的读后感或阅读笔记,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积累阅读经验。之后,可以联合多个班级开展阅读手抄报竞赛,让每个学生在手抄报上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动手设计手抄报的排版和文章结构,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举办班级内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深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结束语: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应试教育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一种,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其语文学习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以兴趣为指引,以阅读方法为工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拓展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邓玉霞,刘晓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4):150.
[2]姜小凤,胡成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教育革新,2019(12):48.
[3]辜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10):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