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运华
恩施市白果乡桑树坝村中心小学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村级小学任教数学,所任班级极其意外地多次取得较好成绩,究其原因,除了主观努力,也经常参加农村小规模学学校连片教研活动及各种培训之外,我更觉得我的专业进步也离不开课后反思。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真正有意义。”
一、补课不是好办法
2013年,我担任五年级数学,班里有三个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他们不拉班级四分一率,上课时让他们多回答问题,不让他们上课走神;课上巩固训练时对他们几个多指导,不让他们落掉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让他们会做当天学的知识点的习题。一年以来,我花了许多力气,他们总算能考个七八十分上了初中。
他们毕业后我又接了一个五年级,有一次我到中心学校办普九表,正好遇见两年前亲密接触的一名学困生,当时正是上课时间他却在遛达,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从前花了很多时间给他补课,有意义吗?我补得了两年,补得了三四年吗、现在想想,学生可能也是十分讨厌补课的。一直讲题目、做题目,学生累,老师也累,累了的时候,淡漠是自然的了。从此,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班上的学困生,我相信补课不是改变学困生的正确方法。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习惯可分为学习态度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习惯。首先要改变的是学习态度的习惯。学习态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种对于学习的感觉和看法。如果教师不太关注、鼓励他或经常打击他,通常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不太积极。若想改变他的态度,就要关注他的学习细节,在他做的好的方面夸奖他。(哪怕是在教师看来不太重要的方面,比如以前作业有不完成的时候,某一天全部完成了,这就是对于他来说非常值得夸奖的方面)或者找一个适合的机会(学生心情比较好的时候)跟他谈一谈未来,因为对一个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他眼见好学生每天的忙碌,自知是赶不上的,如果你跟他说明天就能像谁谁一样好,他是不会相信的。但如果跟一个孩子说他未来的样子,他对自己是充满期待的,这样用未来引导到现在,看看他自己愿意在哪一个细小习惯上做改变。
我们在指导学生时用这样的方法非常见效,孩子们愿意跟老师讲自己的想法和懒惰的原因。在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细节时,要结合他的具体学科、知识点和学习环节,这样才会有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上。如果给学生方法的老师都想像不出来自己说的方法学生会怎么用,用的时候有什么困难,那就不是学生们的事了,还是我们的功力不够。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冲动,在冲动中自我激励,从而自觉地寻找学习方法,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学会“放弃”
有一年,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班,有一个学生解30除以5列竖式计算时把商6写到被除数3的上面,课上我把他的错例作了讲评,发现别的学生在笑,而他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下课后别的学生去进行大课间操活动时,我把他留下来补课,我想有30分钟怎么也能完成任务了,但这位小朋友写来写去还是写成原来一样。因为要上课了,我也没骂他就回了办公室,第二天我发现类似的题目他已经写对了,我找他问话是不是父母教了他,他告诉我没有。是学生让我明白了是他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像小朋友学打乒乓球,一个月前怎么也学不会,一个月后可能就学会了。因此有时有些学生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不成熟而引起的,等一等,不急着下结论,可能是个好办法。有的时候我们老师也要学会”放弃。”
四、数学教师应思考怎样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我个人理解,它不是让我们去评判数学中有哪些知识有价值,而是让我们去思考与选择,作为学习内容,数学中哪些知识相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会更有价值。我认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当好教师,其次才是当好数学教师。我们千万不能把数学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全部。比如,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儿童化改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现状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优化,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考”学生没学圆柱体表面积之前,求圆柱体蛋糕盒表面积时,知道用剪刀剪开后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求出它的表面积,学过圆柱表面积后再解决相同问题时,他们却常常按老师教的方法计算,也就是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练什么,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了技能不断训练的过程。技能是熟练了,思维却僵化了。所以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我们良好的数学基础的时候,是否也需要不断地提问: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吗?同时还要让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