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尹志新
[导读] 对于美术这种艺术类课程来说,新课改中指出美术课程不仅仅要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果,

        尹志新
        娄烦第四实验学校, 山西 太原030300
        摘要:对于美术这种艺术类课程来说,新课改中指出美术课程不仅仅要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果,还应当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艺术审美并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图形色彩识别能力、利用绘图手工等方式所展现的表达能力、对于艺术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以及对于艺术知识的认知水平。唯有在小学阶段就对于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并合理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学生们才能够在美术课堂上真正受益,使得美术课堂发挥其根本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1美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通常情况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涵盖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日常判断、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等。图像识别主要指的是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图像和符号进行识别与解读,一般涵盖了作品的色彩、构图、材质以及表达的意境,只有学生了解了图像内涵,才能够更好地解析美术作品,熟知美术作品的重要价值。美术表现是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运用的绘画技术以及美术风格,传统的、现代的、常规的等,都能够有效地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美术表现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从而深入现实生活中感受美术艺术在其中的实际运用。审美判断主要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色彩和构图进行鉴赏,体会美术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创意实践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一定要具备创新性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无限潜力,强化自己的综合素养。而文化理解是需要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上去欣赏美术作品,主要表现在通过传统美术文化以及现代美术文化,了解美术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学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2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自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在临摹教学中,教师只是出示范本让学生临摹,评分的依据与标准就是比对学生的作品和范本,相似度越高,得分越高。这样一来,学生只会一味地追求临摹的相似度,忽略了培养创作技巧和赏析优秀作品的能力,从根本上对形成和提高美术核心素养造成了消极影响。
        3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3.1设计教学意境,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教学涉及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果教师直接教学,学生便很难领悟到其中的美学思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意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意境中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例如,在教学《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过程中,由于青铜艺术和学生的时代相隔较远,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学生很难感受到青铜本身的艺术美。不仅如此,这种讲解方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通过多媒体播放青铜器的相关纪录片,如《如果国宝会说话》《青铜王朝》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将了解青铜艺术的来源、演变以及青铜分类,进而产生探究热情。在这种探究热情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发现青铜艺术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宝的珍爱之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展示一些青铜器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青铜器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激发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侧重讲解理论,学生便很难感受到美术世界的精彩。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探究热情,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2借助游戏进行教学,释放儿童的天性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游戏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于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游戏教学也符合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因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使用游戏教学法来释放学生的天性,寓教于乐,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例如,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授课。组织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踩影子”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影子的乐趣,继而让学生观察其他物体的影子,如大树、小草、教学楼等,并引导学生尝试模仿自己常见的动物的影子,如小鸟、兔子等,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这样一个融游戏、动手于一体的室外教学课堂,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也能得到培养。
        3.3鉴赏美育,提升审美观念
        现如今许多学生表面上非常喜爱美术课,但只是迷恋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不是真正地想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教师要剖析出教材中的魅力,从里面的名家名作入手,向学生予以分析和介绍。然后,教师还要结合其中蕴含的丰富美育知识,开展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加强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和感悟,以此使学生保持在思维活跃的环境下,提升审美观念。例如,教师在对“春天的色彩”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便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画作上注上一首符合意境的诗词,如《春晓》,并注重其搭配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使学生在理解画作时能融入古诗的意境,继而有效地进行鉴赏教学,加强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感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描绘的春天图片进行介绍,要以情景交融为重点,结合着自己的联想。这样才能加强他们对美的认知,使其审美观念发生转变,并有效提升。
        3.4注重绘画教学,提高创作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环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了美术知识后,通过绘画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结合想象进行创作,他们能够画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美术知识,使他们的美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掌握美术知识、进行美术绘画创作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绘画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了美术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绘画环节,让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选择绘画主题,设计绘画结构,结合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才能够不断提高绘画创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画中的线条》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各种线条创作一幅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线条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创作出了闪电时的景色,有的学生创作出了下雨时的景色,还有的学生画出了波涛汹涌的景色。在结合想象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能结合所学的线条知识进行创作,画出不同的富有创意的作品。
        4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培育出有文化有能力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阶段正是养成一个人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时期。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要打破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小学阶段审美鉴赏等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出有理想、有能力、有情操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启天.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胡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读书文摘(中),2019(1):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