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峰
安徽省合肥市 肥东县古河路小学
摘要: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倡导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量的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应当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和积极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大力倡导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综合素养,调动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教育融入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在于将人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活动中对事物进行认知或是形成新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长期的社会发展烤烟看出,创新是推动人与社会前行的动力,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教育行业来说,需要加强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改革中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的基础教育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指导和习惯养成,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既有知识经验拓展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其他角度来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观察和学习经验总结,由此进行思维完善和知识创新,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当中。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也要进行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标准都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使其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能够加以运用,以此作为继续深化教育的保障。这种情况下,在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基础教育环节实现学习成果的拓展和思维创新,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数学问题展开探究,在加强对数学学科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渐的实现综合素养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思维较为活跃的特征,对事物和问题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对这一特征进行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情景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探究性问题,并创建与问题相对应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抛出问题后引发学生的积极回答,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设立探究性问题情景,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部分的内容时,为避免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出问题:解析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用到哪些以前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的思维会相对活跃,能够通过简单的逻辑图形组织发现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分析出该利用何种面积计算公式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推导。处于这种情景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新的知识点,还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复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最终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低,能够对数学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长期的影响下数学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相符,可以降低小学数学学习的难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材料操作进行体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基于实践活动开展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开展"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剪裁好的小羊、薯字进行展示,使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美,并在课堂中提供剪刀和纸张,组织学生裁剪蜻蜓、蝴蝶等图形,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轴对称图形,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取全新的思路,明确自身与同伴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学问题的探究,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另外,在小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应用,组织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及小组互评,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小组成员间思路的差异、小组讨论间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短期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5(012):P.56-58.
[2]高全长.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学周刊, 2018.
[3]田丽芳.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神州, 2018, 000(001):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