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 刘珍琼
[导读] 团队协作学习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要求我们应当进行不断地探索

        刘珍琼
         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
        摘要:团队协作学习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要求我们应当进行不断地探索,寻求最优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的模式有很多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提高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新,敢于开辟不同的学习模式,要相信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生活实际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学划分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各组实力相当,即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每组分配好角色,包括记录员、小组长等,让组内成员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为小组的发展建言獻策,促进彼此之间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教师需在一段时间内互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让学生对不同的角色加以体验,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缺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2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
        教育中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能每个知识点都告诉学生,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将学生完全放开。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完全闲着,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合作过程中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时要及时进行纠正,一些过于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一个点拨。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一种良好、独特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认真观察这种方式,并将这种方式在班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同学进行借鉴,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事事,自由散漫的行为,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否则合作学习就变得没有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对此次学习的目标进行确立,否则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奋斗目标,学习探索的效率也会大大下降,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任务后付出的努力才会变得有意义,小组学习的效果才能获得真正提高。
        3开展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鉴于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进而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质量的切实提高。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应该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其能准确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即:要求各组制作一些简易圆形,将其切割成几等份,且各组切割的数量要有所不同,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其他方式拼接每个圆形,对拼接后的图形特点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操作会发现,切割的圆形数量越多,拼接后的图形与长方形越相近,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宽和长与切割前的圆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要求各组通过思考和讨论进行回答,即:近似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对应切割前圆形的半径和周长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归纳。
        4与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科目的理论性、目的性更强,其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特性,往往会使学生理解起来产生困难,而如果小组司论内容过于抽象的话,学生就很难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导致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而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着手,做出改动,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不断的教学中,还应该将生活与数学教学进行联系起来,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去寻找答案。
        5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有些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部分小学生缺少较强的意志,没有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从而很难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合理地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指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当教师初步讲解完多边形面积公式后,可以下达小组学习任务,为每一小组布置10道有关求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题,看看哪一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计算题最多,哪一小组就获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小组长督促与管理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最后由小组长统计计算题完成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便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此部分知识的情况,并针对教学薄弱点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6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构建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但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既应该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引起重视,同时还应该客观地对合作学习过程展开评价,比方说,学生的表现、变化。另外,基于综合评价,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再给予其适当地引导,从而有利于提升其數学学习效率。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绕过了传统数学课堂的上述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9(10):46.
        [2]党正彪.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0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