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2期   作者:陈剑青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教学出发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陈剑青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教学出发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阐述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重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抑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教师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既不能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将其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其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次,在阅读教学中,以传统了解中心思想、明确段落大意、划分文章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未对学生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甚至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再次,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开阔视野的阅读需求,对阅读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将统一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传输给学生,未能使学生发散思维,降低了阅读教学成效。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深入。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进程,但教师应勇于突破条件束缚,竭尽全力地为学生创设优越的教学环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成效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必须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写作提供动力,同时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使小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和学习阅读文本内容,有助于提高阅读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氛围。例如,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等,可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带动小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和阅读素养。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仅凭借语文教科书及练习册中的阅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开阔视野,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首先,教师可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鼓励班级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中,供班级学生阅读。为保证借书和还书的秩序性,指派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并对学生的借书、还书、看书等情况做好记录。与此同时,每月定期开展图书交流会,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查阅系列课外资源,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可满足丰富小学生阅读资源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应试教育理念,以提高阅读教学成效。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尊重学生从不同视角对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为学生设置条条框框。即使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结构划分,教师也不应对学生的不同意见给予及时否定,应善于倾听学生为什么有不同见解。如果学生表达得十分合理,则给予肯定。其次,教师注重为学生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如,在发表自己对文章的感想时,学生可从不同主人公视角而发表感想,而并非单纯地必须从善人、正义派等视角发表感想。基于此,能够赋予阅读教学活动以生机活力,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四)设置阅读合作小组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已经运用在各种教学课堂中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可以适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所以对于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交流观点和看法,并互相学习,从而可以对同一篇文章产生更加全面与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语文老师在已经合理划分阅读小组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文章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且回忆一下自己父亲的背影,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的情感还不够细腻,可能无法领会到文中的情感,但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的启发下,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为学生后期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很多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并未得到有效开展,阻碍了教育教学发展进程。所以,教师有必要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提高阅读教学成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印惠.改变高耗低能状况,构筑高效阅读课堂: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89,91.
[2]穆秀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