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 张薇薇
[导读] 调查并整合学校内外可用资源、激发全校小学教师与家长支持。
        张薇薇
        山西省太谷区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030801
        摘  要:探索“艺术学科(音乐、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与其它学科整合”、“课内外整合”的有效策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改变过分注重“主科”教学,轻视或弱化艺术实践体验的状况,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科间的联系,解决困扰学校、教师的课程门类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实施效率不高等问题,形成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目标适切的主题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机融合。调查并整合学校内外可用资源、激发全校小学教师与家长支持。
关键词:艺术学科   其它学科    整合
一、核心概念
        《小学艺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艺术课程,在这里指狭义的音乐、美术课程;其它课程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本课题就是将这些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1、近代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
        近代西方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知识本位的课程整合理论、儿童本位的课程整合理论和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理论之中。
2、现代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
        现代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层次也越来越深入。泰勒通过“八年研究”,提出“概念重构”的观点,批判了分科课程,而当时参与试验的30所学校也用事实证明了综合课程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变化。'至此,由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的转变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3、21世纪的课程整合研究
        进入21世纪,课程整合的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各国开始探索实践层面的新进展。欧美作为课程整合理论的起始地,在实践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亚洲一些国家也逐渐始了对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韩国改革了小学1、2年级的课程,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等等。
国内
        我国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受国外课程整合理论研究和香港、台湾地区课程整合大改革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现整理如: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2、关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
        关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主要有:安桂清(2007)、段俊霞(2010)等学者提出的课程整合的故事统整模式、陈枉玉(2007)提出的课程整合的协同教学模式、熊世荣(2008)等学者在比奈等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整合的设计模式。
3、关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我国课程整合的研究最早在香港和台湾进行,主要探究的课程整合模式有:台湾学者认为课程统整的类型或模式有很多,可以从学科界限的有无、参与者和实施方式三个方面来学习课程整合的可能形态。
4、关于课程整合实践的研究
        在国家课程政策的指引下,部分学校对课程整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有: 2003年7月上海市梅陇小学JT展的“实施校本课程统整”实验,将全国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裁剪和拼凑,制定出符合学校需要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科内容的结构性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同年,南京市凤游寺小学开展学科课程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即在同一年级,集中同一时间,通过梳理不同学科教材中具有关联性甚至重叠的学习内容,使它们结合在一个共同主题下,进行大单元教学。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国内外课程研究的基本趋势。课程整合的开展,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增长。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艺术学科(音乐、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与其它学科整合”“课内外整合”的有效策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2.改变过分注重“主科”教学,轻视或弱化艺术实践体验的状况,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增强学科间的联系,解决困扰学校、教师的课程门类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实施效率不高等问题,形成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目标适切的主题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机融合。
四、实践意义与价值
        将艺术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必将为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做出贡献;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艺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研究成果对于探索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探索课程领导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教学方式与内容
        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设和谐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对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实施,追求课程综合化,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整合。
1.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构建以校为本的课程体系
(1)通过相关教师的教研、交流,我们初步设定了以音乐、美术为轴点,先整合语文、英语、古诗、科学、安全、形意拳等课程,具体整合学科如下:


       
    
                    

       




(2)优化各个学科的内容,确立学科目标,实施主题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如: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新发现》,是教学生观察事物,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而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发现同一学期有一篇习作的主题也是“观察事物”,美术老师和语文组的老师教研后,就将美术课作为这节作文课的前置作业来完成,因为课前准备充分,学生都自带了水果、蔬菜、日常用品等观察,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美术作业和课堂习作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加强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艺术学科和各科的整合,无形中就加强了孩子们的系统学习某一项知识的能力,老师们利用农大的地理和其它优势,科学、美术和语文通过一场春游活动就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道德情操和集体观念,有利于我校的德育教育。
2.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成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
        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增加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施艺术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结合学校艺术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特点有效整合,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分析研究艺术课程、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它们的课程标准,按照整合学科但不降低标准的原则,对整合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制定整合后的主题课程目标体系。分析研究小学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梳理形成主题课程的内容体系。
(2)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教学实践广泛结合。
        艺术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起分配教学任务,具体实施,积累成果,召开专题研讨会,随时交流推广经验;整合艺术学科与各科教材,建立艺术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经典课例资源库。
        综上所述,艺术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整个研究过程包括艺术课程和其它课程整合的有效模式、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关系和不断完善和创新综合课程教育学习模式和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和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


(课程整合相关照片资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