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业:打开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另一扇窗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2期   作者:汪燕
[导读] 本文根据学生需求,对当前机械封闭、单一绝对、功利取向的数学作业进行变革,从“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两个维度展开研究
        汪燕  
        杭州市萧山区闻堰小学  311258
        【摘 要】本文根据学生需求,对当前机械封闭、单一绝对、功利取向的数学作业进行变革,从“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开发了“说的作业、画的作业、演的作业、编的作业”四种新概念作业。通过实施,探索出“课内+课外、基础+提升、室内+室外、独立+合作”的作业操作模式和“评语式、卡片式、联赛式”的作业评价方式,打开了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另一扇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段   新概念作业  
        一、审视现状,探索突破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教育部门虽针对学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频频出台“减负令”,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减负”工作终难落实,尤其是小学高段。面对过重的课业负担,很多学生表示“只有压力,没有动力”。因此,对当前机械封闭、单一绝对、功利取向的数学作业进行变革,势在必行。
        (一)审视:小学高段学生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对于作业的创新与改革,教师与家长逐渐开始重视。然而,受传统“作业观”的影响,当前的作业设计很多时候是对各个知识点的反复操练,真正涉及学生能力锻炼的少之又少。为了更清晰地聚焦问题,笔者对我校五、六年级的数学作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存在以下问题:
        1.一刀切——缺乏差异性
        因部分数学教师对作业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只是把作业当成一般的操练手段,习惯性地在课堂后三分之一时间带着学生枯燥地完成课后练习,全体学生一题不拉地统一从第1题完成到第3题,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机械化——缺乏挑战性
        作业应该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计的练习;书本上的例题和知识点是作业设计的源头,对作业起到指导作用。两者之间是“学”与“习”的关系。然而,很多教师仅仅把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当成作业,这样机械化的作业缺乏挑战,长期以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探索: 以“新概念作业”实现“轻负高质”
        2016年1月,省厅颁发文件提出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新概念作业”正是促进数学素养提升的载体,它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数学数学“轻负高质”的突破口。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了 “新概念作业”,试图改革和创新数学作业,努力构建出小学高段数学作业新范式。
        二、设计“新概念作业”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紧扣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服务,指导教学过程的开展。
        (一)设计流程
    1.研读课标,理解教材
        在设计“新概念作业”时,笔者根据课标精神,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深入解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数学作业目标。
        2.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传统的数学作业主题一般由教师单独确定,而 “新概念作业”的主题,由教研组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确定最佳主题。
        3.推陈出新,改革创新
        确定作业主题后,教研组开始尝试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放大学生的个性化作业点,形成“新概念”,主要的创新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教师单独设计走向师生合作设计;从统一作业内容走向个性分层内容;从文本作业走向实践作业。
        4.优化设计,求精求实
        有了明确的作业设计思路,教研组开始优化设计,不仅关注各类习题的设计与选择,还注重了数量比例的合理性和题型的全面性,以使作业设置能产生合力,发挥作业最佳效力。
        (二)作业类型
        1.“说的作业”——说解题思路
        学生做题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会做题的不一定会讲题,但是会讲题的一定会解题。所以我们经常把做题改为说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作业的趣味性。现在微信、钉钉使用广泛,老师可以随时检查作业并及时反馈。
        【案例1】《乘法运算定律》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请你完成以下环节,以小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班级微信群。
        环节一:说一说今天的学了哪三个运算定律,先说文字表述再说字母表示。
        环节二:口述以下题目的计算过程,关键步骤请说清楚运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25×(4+8)     25×17×4     167×2+167×3+167×5   103×12
        2.“画的作业”——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数学作业从做题变成画图,孩子们乐于接受。例如: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复习,我都会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
        【案例2】《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作业设计
        我们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这个周末请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绘制一张16K大小的思维导图。绘制建议:梳理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
        3.“演的作业”——演操作过程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掌握技能的。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一些让孩子演示的数学作业。
        【案例3】《圆锥的体积》作业设计
        今天我们学了《圆锥的体积》一课,回家请用学具动手操作,再次用实验证明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并把实验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
        学生自制学具可以复习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性;演示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可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拍成视频分享在群里能让同伴间互相学习和评价。
        4.“编的作业”——编单元习题
        学生自我梳理、自编习题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分层编题、分层做题,让学习和作业更具个体性。实际操作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出题类型,然后教师把学生试卷分类整理后,作为复习作业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练习。

比如:基础练习交给学习较薄弱学生完成,变式练习交给中等层次学生完成,拓展练习交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案例4】“《圆》单元习题编写”作业要求
        最近学了《圆》,本周末请大家结合自身情况编写一份《圆的单元习题》。请明确以下事项后再动笔:⑴纸张要求:A3纸;⑵编写形式:电子版或手写版均可;⑶卷头部分:注明习题类别、班级姓名序号不要忘,具体可参考QQ群模板。⑷题型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选题择、操作题、解决问题等。
        三、实施“新概念作业”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作业”走向“主动作业”是“新概念作业”作业操作的关键。
        1. 课内+课外,注重作业内容的拓展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交给学生方法,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校内完成书本作业,校外要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会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布置“负数的来历”、“方程的历史”等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等方法搜集、整理和交流有关的资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逐步学会了学习。
        2.基础+提升,注重作业方式的自主性
        小学高段新概念作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站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角度上分层布置作业,自觉摒弃一刀切,以完成所有作业来衡量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升题,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3.室内+室外,注重作业形式的开放性
        传统作业一般都在教室内完成,以书写为主,而我们开发的“新概念作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会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因此,十分重视作业的形式应室内与室外相结合。
        【案例5】《比例尺》作业实施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这一新知识,课后请你利用所学新知,走出教室看看校园。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想办法测量出国旗旗杆的高度或者校园内最古老的香樟树的高度。最后每位同学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测量的方法、测量的过程,以及你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看到的、想到的、怎么做的等。
        4.独立+合作,注重作业组织的多元性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社会的发展需要团队合作、合作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教学《条形统计图》后,笔者利用双休日作业,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需要合作完成作业。
        【案例6】《条形统计图》作业实施
        同学们,本周末请以“独立+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以就近原则组合四人小组,选出组长,确定好活动时间、地点。
        任务二:选择周边一个路口,统计20分钟,记录各种车辆通行情况。
        任务三:四人数据汇总后,回家独立设计统计图,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记录的结果。
        四、评价“新概念作业”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是“惟师是从”型的,学生没有评价权和申诉权。 “新概念作业”旨在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作业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评语式评价——体现平等
        新概念作业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往百分制或“优、良、合”制的评价方式,虽然量化效果鲜明,但显得太过客观,缺少人情味与温馨感。“新概念作业”实施评语式评价,探究让作业评价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乐园。
        笔者在让数学作业右方设置一个小小的对话窗口,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文字或表情符号点评,得到赞扬的学生会给教师回应一句表示感谢;而受到提醒的学生则会写上继续努力的做法;有意思的是,当教师在评语中使用一些表情符号时,学生也会与教师“互动”。
        2.卡片式评价——体现民主
        “新概念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共同参与。学生自评可以促使学生再次思考以寻找优缺点;同学互评能在评价中共同进步;教师的评价能给学生更高的指引,家长评价则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视角,又打破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与态度的定势思维。
        3. 联赛式评价——体现公平
        “新概念作业”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选择作业的不同内容、水平,对学生作纵向、横向的评价。笔者针对学生喜欢挑战的特点,尝试引进球技比赛的形式。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力将其分成3个组,各由10人组成,模仿竞技类比赛分别命名为超级联赛组、甲级联赛组、乙级联赛组。在作业评价时,结合横向比较(即班级整体情况)与个人学力状况进行评价。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对作业进行一次小结。小结时注重对每位学生作业情况的纵向比较,如果进步就为其加分。通过小结,评出超级、甲级、乙级联赛的三位冠军以及亚军、季军等若干位同学,并给予奖励。
        五、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经过教研组老师们的研究修改,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我校小学高段学生数学作业的原有面貌,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科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学生层面
        1.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是“新概念作业”的设计者,也是“新概念作业”的实施者。他们与同伴合作,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投入实践,经过思考、探索、分析、研究、设计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将书本知识、操作经验与生活常识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既有合作型学习,又有个体型学习;既有探究型学习,又有接受型学习,既有主题型学习,又有项目型学习,使原有单一的学习方式逐步走向多,形成了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2.发展了学生多种能力
   “新概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一方面填补了《课堂作业本》的空缺,有效巩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现有的课外教辅手册上多而全的“每课一练”,它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其中包含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
   (二)教师层面
        1.投身作业改革,促进教师成长
    在“新概念作业”的实施下,教师更新了拿来主义的旧观念,变“照搬作业”为“创新作业”,加强了集体备课,加强了作业研究。教师在新概念作业的设计、操作、评价的过程中,积极研究与实践,努力形成新型数学作业模式,提高了专业素养,培养了创新能力。
        2.遵循学习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概念作业的实践研究中,教师在作业的“质”、“量”上花功夫。教师专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加强作业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作业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坚持“以最小的投人,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原则,注重提高数学作业的高效性,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晴.小班化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5.9
[2]张明 鲁晨黎.关于构建开放性数学作业的实践和思考[J].小学数学教学,2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