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华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化学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记忆的细节很多。而且目前有些地区初中化学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下降,一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初中化学的学习,造成入学时分数低,学科基础差,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就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把对化学的学习变难为易,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几点措施如重视导入,激发兴趣;多总结、多整理,教给学生们记忆方法,化难为简;提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边讲边练,及时反馈,收到了佷好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 记忆方法 技巧 练习
一、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的导入虽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教师应运用最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和筹划,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产生想学、好学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为了同学们能重视并学好这一课,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了几张附近省市煤矿瓦斯爆炸致死致残的惨烈图片,马上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学生热烈的探讨瓦斯的成分,急切的想知道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如何才能防止瓦斯爆炸。就这样,非常容易搜集的几张图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学习《盐的水解》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帮忙,我拿出了同浓度、同体积的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请大家帮忙测四种盐溶液的PH值。同学们一听老师老师要他们帮忙,从心里马上就接受了,并且通过讨论用正确的方式测出了四种盐溶液的PH值。通过结果大家发现同浓度、同体积的盐溶液中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我及时发问同浓度、同体积的四种盐溶液,酸碱性为什么不同哪?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然后一起看老师,我顺势说那是因为某些离子发生了水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这其实就是实验引入法和设问引入法的综合应用。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教给方法,化难为简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化学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需要大量的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总结、多整理,教给记忆方法,化难为简。我在这里举几个能够做到简单记忆的例子。
1、谐音记忆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涉及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这就要用到原电池和电解池,而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察点主要是电极反应的书写及反应类型。原电池涉及到常见的化学电源,电解池有多种应用,而且还容易混,每年学到这都是个垲。我提倡大家这样记忆:原电池分正负,电解池分阴阳,原电池中“伏只羊”,电解池中“羊两只”。解释就是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学生把这六个字记住不但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正确书写电极反应,而且还能顺利判断出原电池中、电解池中的电子流向、电流方向、阴阳离子走向等。
2、关键字记忆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理论之一,在离子共存、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我发现学生对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这两条线总记混,一用就用错。我是这样帮大家整理的:升失氧,作氧化剂;降得还,作还原剂。只挑关键字记忆,可以把难度降低,而且永远不会忘。
3、对比法记忆
对比记忆 ,是对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在高中化学中仔细总结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里两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但学生在做有机推断题等题时很难准确判断谁是取代谁是加成,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存在困难。但如果采用对比记忆法就清晰多了,那就是取代反应“有上有下”,加成反应“只上不下”。
三、提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要做到随机调控,能运用恰当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一定要及时调节难度。如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做好过渡,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化难为易;又如教学中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要追加问题,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往往会扭转被动局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们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适当运用反问。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问,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问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
四、边讲边练,及时反馈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节课都在分析讲解知识点肯定会出现“过饱和状态”,所以要边讲边练,及时反馈。当然,也并不是说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做一道题,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也可以。例如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规律总结出来之后为了将其转化为能力就要趁热打铁巩固一下。如下列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的是_,显酸性的是_,显碱性的是_。
① (NH4)2SO4 ② FeCl3 ③ NaCl
④ K2SO4 ⑤ NaHCO3
通过简单的练习,既运用了盐类水解的规律,又进行了盐类水解规律的再次记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来确定。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还要继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温永华.新课程标准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实施的策略[J]. 化学教育.2005(11)
[2]欧阳于 “情景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