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龚华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龚华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地基基础工程造价要高于地上项目造价。
        中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地基基础工程造价要高于地上项目造价。其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建设中隐蔽性较强,施工难度较大,导致施工造价管理整体难度增加。在地基基础施工开挖中常会发生较多无法预知的事故,此类问题容易导致项目设计变更,还会诱发事故。对此,做好基础工程造价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在施工各个阶段对各项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有助于实现造价管理改革创新。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
        1、引言
        在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在项目管理环节要做好造价管理控制,此部分工作对后续项目建设资金应用现状具有较大影响,也会影响到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是工程开发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对后续项目施工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当前要提高造价管理重视度,对各部分细节施工内容进行控制。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必要性
        建筑设计即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对拟建工程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更将影响到后续相关工序的顺利推进。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程项目各类繁多,包括有基础工程的全面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管等工作等,而且地基基础的工程隐蔽性很强,并且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标准,这些为地基的基础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许多的难度。同时地基的基础工程中涉及的技术和方法都很多,一些收费标准以及进行预算的设置相对比较落后,无法保证工程造价及运算工作的精准性,导致整体造价工作都能以起得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做好工程的造价及预算控制就是要在项目控制的基础上还有效地降低投资的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工程的构成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尽快解决,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让整体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3.1、管理动态性
        目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涉及的建设内容存有动态波动性,其重点是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内容多样性。比如项目决策阶段,项目造价管理要基于项目决策内容编订投资估算,将其作为提高项目决策正确性的基础。在项目招标环节中,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要促使报价、标底能集中反映建筑市场发展现状,能重点突出报价与标底针对性。在项目设计环节,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限额设计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全面参照项目整体概算控制技术,优化施工图设计。在确保多方功能基础上对投资限额展开控制设计,对不合理设计变更问题全面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提高项目建设整体效益。建筑工程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施工内容存有差异性,难以对造价管理进行针对性把控。
        3.2、管理多阶性
        在地基基础工程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建设要经过可行性论证、项目设计、招标设计等阶段,其中主要有设计预算概算、投资估算、标底报价、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环节。不同阶段造价文件均有对应要求,各环节管理重点存有较大差异性。在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中做好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参考,在标底编订中要对设计概预算进行综合分析。项目决算是各类新增加固定资产的重要依据,其中竣工决算对建设方各项费用支出具有较大影响。各环节造价文件拟定中既联系也相互独立,当前要拟定针对性管理文件对各项问题集中控制,保障各环节施工活动稳定开展。
        3.3、管理系统性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环节复杂程度较高,从横向、纵向角度来看,造价管理中均具备系统化发展特征。比如从纵向角度来看,项目设计概算、投资估算、标底报价等都组成了造价管理系统;从横向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各环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能组建成独立性较高的造价管理子系统。当前要注重对系统工程基本原理、相关观点、实施方案进行分析,优化造价管理成效,提高投资效益。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
        4.1、施工之前的造价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事前控制的主要工作需要从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和工程建设经济管理入手。在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加强造价预算工作,能够通过造价成本管理来优化工程建设施工环节,科学合理的控制好施工质量。为了能够避免超预算的现象,必须要求在工程的全部阶段都做好造价的审批工作,并且参照实际的需求对这些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对工程的超价、超量部分进行控制和管理,降低项目变更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
        4.2、做好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进度进行实时的跟踪,对地基的各个工序建设的质量进行实时检查,避免出现不合乎规定的情况,同时在工作中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自身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对工程的各细节工作都做好全面的管理,要求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减少浪费的现象,并且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施工中可以选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因为这种混凝土不仅能够提高施工的速度,还降低了工人的施工强度,提高了施工的进度,并且还减小了消耗,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施工的成本。在施工中通过借助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转效率。同时施工企业还需要发动审计部门及检查部门来共同追踪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确保工程的预算工作能够有效执行与落实。
        4.3、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某高层写字楼群项目包括3栋层数在18~22层的框架结构建筑,建筑场地总面积9892m2,室内外高差0.6m。结合施工现场场地勘察信息及业主方建设要求,最终决定选用静压管桩基础进行地基基础施工。
        (2)造价管理
        本项目地基基础施工中,充分落实现场计量工作,在桩基础施工中,对土方施工体量做可靠计量,以严格控制该部分施工成本。
        土方计量过程中,依照10×10m的规格对施工场地做网格划分,测量各方格的实际标高,最终得到整个场地的平均标高在-1.340m,场地内地势相对平台,最大高差在0.32m。场地中,室内面积在4929m2,室外面积在4963m2,夯实状态下,需从外部运进土方量=4929×(1.340-0.15)+4963×(1.340-0.6-0.1)=9041.83m2。其中,0.15为室内加权平均厚度,0.1为室外加权平均厚度。若考虑使用该部分土方对整个场地进行处理,平均填土量为9041.83÷9892=0.914m2,无法达到项目地基基础处理的要求。
        为尽可能实现土方平衡,不进行土方外运,决定先对1#楼进行桩基础施工,同时加填2#楼,2#楼压桩的同时将来自1#楼的部分土方转移至3#楼,依照该流程逐步完成静压桩施工。其中,3#楼多余土方集中存放在场地内特定位置,待桩基础施工完毕后,用于整个施工场地的平整工作。该方案执行后,现场土方全部重新安置,且从外部运进土方120m3,其原因可能是受压实密度影响或发生运输损耗。但因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未产生土方外运,因此工程造价仍然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较一般土方施工方法低26%左右,造价控制成效明显。
        5、结束语
        常规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工程在工程整体造价中占较大比重,其施工成本需求要明显高于地上项目,随着建筑标高的提升,这一比例关系表现的更为突出。地基基础工程造价高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基础施工中隐蔽性工程较多,涉及到较高的协调和风险防控成本,且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强度和难度均要更高,导致其成本上升,因此需要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做单独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08-109.
        [2]周晓辉.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控制[J].山西建筑,2019,45(01):211-213.
        [3]吴峰.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7(1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