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孙晓娜1 吕东阳2 张峻峰1
[导读] 摘要:为了使《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更好的适应当前人才需求趋势,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联系其他课程,深化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更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德阳  618000;2.四川天一学院  绵竹  618200
        摘要:为了使《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更好的适应当前人才需求趋势,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联系其他课程,深化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更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面向市场的实用内容教学,努力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产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属于比较重要的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它的学习是建立在工程造价学科所有基础专业课程完成之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集成。
        1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特点
        1.1 综合性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具有很明显的综合性,包括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在高职教育培养中,它是《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的综合;在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中,它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的综合。
        1.2 实践性
        实践性是《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重要特点,《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案例多源自实际工程案例,其中的案例多是对一个或多个实际工程案例的组合和简化,对案例进行分析就像是在处理工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样。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系统性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为主线,共分为六章内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建设项目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各章节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为整体教材的子系统,相互之间又不缺乏关联性。
        1.4 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学习这门课程的人一般都是从具备基本能力,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具备执业能力,最后能够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面向造价工程师层次,而造价工程师考试又分为全国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级别不同,报考的条件、考试的科目以及难度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专业的技能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或“基本能力、执业能力、发展能力”三个层次。
        1.5 关联性
        关联性指的是《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间相互关联。例如:工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结算之间,前者是后者的控制目标,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是前者的深化。另外,《案例分析》与相关课程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技术类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管理类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预算类的《工程计量与计价》,法规类的《建设法规》等,该课程中的诸多案例是上述课程案例的集成和综合。
        2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知识欠缺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总共包括六章内容,工程造价案例的范围涉及了工程建设的所有阶段:即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与投标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理论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要想学好该门课程,必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知识相对地有所欠缺。


        2.2 实践能力不强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必须要具备很好的实践能力,但是从学生的学习的情况来看,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在《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当中太过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
        2.3 教学方法单一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案例,但长期以来采用的仍是教授式的教学方法,没有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索问题和案例的兴趣。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多,教师也不太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实训室建设仍然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不能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也没有参与式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 联系其他课程,深化理论知识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学习该课程必须先学好其他相关课程,为了更好得加强《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与前述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必要将其中的部分核心骨干课程组成课程群进行建设,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与复习,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编写教学讲义,做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动画、AR建模、图文拓展、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3.2 与时俱进,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与造价工程师岗位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适应工作需要,《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教材内容由于时间原因,有些新的政策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出来,此外,全国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的考试是全国性质的执业资格考试,因此教材编写时使用的是全国统一规则,地方性不强,但是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对四川地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根据国家、地方的最新政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将全国的相关政策与四川省的相关政策对比讲解。
        3.3 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适时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法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融为一体,确保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到精选案例与精讲案例相结合,在课堂上以案例为线索,介绍背景、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加以总结,使学生对研讨的内容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应根据建筑业职业能力要求及教学特点,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体现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引用典型案例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固然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但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参与企业预算员、造价师工作,提高大学生对预算员、造价师工作的认识,同时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养。
        4 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内人才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促进该课程教学更好的适应当前人才需求趋势,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工程造价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9
        [3]刘卫星.工程造价系列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8(3):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