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能计量管理,助推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何朝朗
[导读] 摘要:电能的准确计量是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公平交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
        广东电网云浮供电局郁南供电局  527123
        摘要:电能的准确计量是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公平交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程度从源头影响到电价执行、电费收取和企业降损增效等各个环节。基层供电企业应提高计量精确度,规范计量装置管理,围绕着“量”的准确,积极分析电能计量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策略
        从电力计量出发,电能计量可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以便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而电能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则是保障电能计量准确的重要支撑,完善的电能计量标准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地减少电力计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使得电力计量的精度能够更加准确,因此,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便是通过标准化的电能计量工作管理方法,使得电能计量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其自身的精度,并且能够尽可能降低电能计量工作成本的一种方式方法。
        一、当前电能计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1.1浪费现象严重
        首先,当前电能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用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不利于管理。由于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都需要使用电能,但常常忽视了节约用电的意识,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节能的重要性,没有从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节约。比如:常明灯,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空调使用及控温设置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空运行,电能输送设备的空耗,使用国家明文禁止的高耗能淘汰设备等等,都会导致其持续用能、过度用能,从而造成能源浪费。人们没有相应的用能节约意识使得自己的电能使用数量不断上涨,进而对于相关的部门控制预算的人员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公司负责人也很容易对庞大的用电量提出质疑,需要相关的人员重复查询,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用电企业的发展。
        1.2部分电能计量装置过于老化
        电能计量装置在我国电网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直接触及了供用电双方的核心利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计量装置在其实际运行场景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电能计量装置老旧,导致准确度等级不能满足需求,抑或是内部接线触电接触不良,导致计量失准而不易被发现;部分计量回路路线老化,二次负载升高,导致电能计量在数据上会有较大的偏差;部分计量箱、柜老旧,导致不能给计量装置提供合适运行环境,特别是在潮湿、高温环境下,还会出现漏电、跳闸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会造成计量偏差。
        1.3电能计量准确性不高
        对于用电企业相关的人员来说,由于使用的计量设备设施不够先进,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准确性不够。当前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提升,因而使得相关的人员可以使用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但是先进的设备带来的问题就是成本较高,不少的单位都不想使用造价较为高昂的计量工具,所以测试出来的准确性较低。再加上不少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操作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测量出来的数据存在差异,进而也影响到了电能计算的准确性
        1.4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最后,整个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存在着漏洞,主要是电能计量数据采集信息关键参数缺失或失真,采用的传输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中断的现象,电能计量检测点配备不足,设备不够先进,人工抄表差错,企业缺乏完善的能源信息管理工具等等问题。并且很多相关的人员没有重视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中存在的这些小问题,继而使得这些问题不断增加,演变为较大的矛盾,不利于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


        二、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策略
        1.提升电能计量人员综合素质,推动电能计量服务标准化
        要想切实实现电力计量的标准化,还需要从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素养着手,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稳定的利润保持企业的高效运转,人才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开始着手筹备电力计量队伍的建设工作,对在岗人员不断地提升其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计量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应当积极地对电力用户提供相应的电力咨询服务,同时运用公众号、微信、微博等一些网络平台,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使得电力使用者可以了解电力计量的工作流程和开展电力计量工作的必要性。
        2.加大采集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计量数据应用
        目前国网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了闭环管理,从客户电能示数远采集抄、费控执行、综合数据分析等实现了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一线员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受移动信号影响,目前在偏远地区的部分县级供电企业,采集成功率还偏低,偏远地区为了更好地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切实加强采集系统建设,通过加装中继设备等,实现采集系统的全覆盖,确保采集成功率100%。加强日常采集指标的管控,因为采集成功率不仅关系到电能计量,更是关乎电价政策的准确执行,例如按青海省现行居民阶梯电价执行“每月每户最低档电量为150千瓦时”的要求,即居民客户每月都要进行阶梯电价计算,所以要保证每个月都要按期抄录居民客户电能表。
        3.合理设置计量点位置
        在电能表的安装工作中,需对计量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计量装置点位过程中需要确定好计量装置的安装区域,以此来确定计量点的具体位置。在选择计量点位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有效降低电流互感器内部的实际负载大小,以此来提高电能表的计量精确度。电能计量位置如果设定准确,可有效降低互感器和电流表之间的导线距离,这样可降低线路的电阻大小,让整个电流互感器在工作过程当中的负载得到有效的控制。
        4、完善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的落地,离不开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电能计量、费用清算、装置管理等分支流程都要形成闭环。电能计量要从设计源头开始把关,严格按照设计规程、典型案例进行电能计量,完善档案管理,做到现场有图可循,追源有据可查;费用清算要遵章守纪,包括电能计量的施工费用、实际消耗的电能费用等,都应做到收费合规,退补有据;计量装置的全过程管理,从采购的验收质量控制,到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定期对所有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检定,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处理等。其次是国家制度的支撑,一个是计量基准的建立,具有绝对公信力的计量基准,是供用电双方利益的根本保证;一个是对不规范供用电行为的约束,有关机关、职能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对于违规用电、窃电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对于供电方的电能、服务质量,也应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再者,行业内的监督管理体系也应不断完善,包括建立的电力环境以及专门的行业监管机制,对消费者的权益做出有效的保护;在电能计量的质量方面,电力企业应该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处理电力市场的各种纠纷,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各种权益。
        结语
        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量”是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公平交易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基层供电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工作制度要求的同时,结合自己地域、习俗的不同,出台并严格执行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量”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汤野.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23):117.
        [2]郭佳鹏.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1):216.
        [3]方建锴.供电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286(08):225-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