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生晓雨 徐俊华 闫福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数量持续增多,在各种复杂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基于混凝土特性,裂缝问题仍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东营方大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数量持续增多,在各种复杂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基于混凝土特性,裂缝问题仍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控制好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一直是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重要内容。以下,本文主要围绕大体积混凝土对裂缝的成因进行了阐述,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针对裂缝问题采用的施工控制措施,希望为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质量
        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裂缝也多为施工中控制质量措施的不当,或者是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所以,在进行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国家规范要求施工,把裂缝出现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或者防止其发生,满足规范标准和设计及业主要求,创优质工程。
        1.电力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属于不均匀的混合材料,会基于不同原因产生不规则的变形进而导致裂缝的发生。按深度和危害性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为三种: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表面裂缝危害较小,深层裂缝危害次之,贯穿裂缝危害性最为严重。结构断面的部分切断为深层裂缝的表现特征,结构整体性的破坏、断层的完全切断是贯穿裂缝的表现特征。
        分析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引起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温度与湿度变化、原材料不合格问题、施工方法不当问题、基础沉降不均匀等。(一)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温度引起的裂缝主要因为在基础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水泥自身会发生水化,从内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造成混凝土温度升高,持续的施工,会使得内部水化热积攒下来,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过大,温度应力和温差有着正比关系,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并造成混凝土变形,当出现抗拉能力小于温度应力的情况,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二)收缩引起裂缝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只需要很少的一部分水即可,其余的都是要蒸发的,而随着蒸发,混凝土最先会因表面干缩快,中心收缩慢而在表面产生一些裂缝,虽然此类裂缝较浅,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和钢筋保护层效果,因此也应严格控制。此外,塑性收缩一般在发生在塑性状态下的混凝土硬化前,上部混凝土因有限的均匀沉降,或因遇到钢筋结构或者是较大的骨料,又或是地基基础没有均匀沉降等情况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不能应付这些产生的附加应力时,会导致结构开裂。(三)材料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属于一种脆性材料,常会在瞬间载荷作用下开裂或断裂,在施工时,也会因为前期水灰比的不稳定,或者运输浇筑工程中的离析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抗拉强度的不均匀,就会出现容易形成裂缝的薄弱地方,抗拉强度低等。这就很容易加剧其裂缝产生。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主要包含分层连续浇筑和推移式连续浇筑。前者应用较为普遍,具有振捣便利、便于温升控制、可满足浇筑量的优点。后者则多用于工程量大或浇筑面积大且浇筑有限的工程情况。无论何种方式均应按序依次开展施工。在电力工程中,混凝土摊铺厚度的确定不能仅仅对振捣器作用深度进行考量,须将混凝土的和易性纳入考量范围内。浇筑过程中,严把控制混凝土层与层的间隔时间,下层的浇筑须在上层未完成初凝时完成,一旦超出此时间限制,需要把层面按照施工缝情况进行施作处理。在保证混凝土拌制和运输质量前提下,还应最大程度的使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得到降低。浇筑过程中须做好混凝土表面清洁工作,确保实际施作中无泌水、杂物等情况出现。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容易出现泌水现象,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也会影响结构混凝土质量。
        2.2大体积混凝土振捣
        该工序是解决混凝土硬化阶段出现裂缝问题的关键环节。首先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用水量,确保充分的振捣,合理控制振捣深度,严控振捣时间,有效避免跑浆现象。

一些项目中也会选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有必要增加二次振捣施作,不仅能减少孔隙、气泡,还能提升混凝土的抗渗质量、密实度和强度。大体积混凝土二次振捣的好处不止于此,即使面对坍落度已失情况,混凝土的拌和物依然可以再次液化,粗骨料、钢筋周围的水膜不仅能得到消除,水分还可再次搅拌入内。
        2.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养护不到位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根据养护相关规范严格进行养护施作。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应低于25℃,合理的湿度养护以防产生裂缝。通常工程中会使用塑料薄膜加草袋的方式进行湿度养护,使混凝土表面散热减少,使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
        温度检测可以提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温升、温降的全面情况。温度检测主要从测温点布置和测温控制着手。①测温点主要沿着浇筑高度进行布设,分布于浇筑块表面、底部、中间,沿水平方向须布设在浇筑块中间部位和边缘部位,间距须控制在2.5至5.0m范围内,垂直方向间距须控制在0.5m至0.8m范围内。②测温控制重点在于合理性,合理的温升测温须以2到4小时间隔为宜,合理的温降测温以8小时左右间隔为宜。温差的合理控制还体现在对大气温度的测量,一旦出现实际施工温差高于25℃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防出现温差应力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措施
        3.1合理选用原材料
        为了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得到有效控制,优先选用水热化低的水泥,常用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的矿渣水泥。混合材料多往往水热化低,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高时水泥的水热化也随之增高,基于抗渗性能的要求水泥中两成分含量不得高于8%。减少水泥的用量也可有效避免因温差出现变形进而导致的裂缝发生。适度加入矿渣粉和粉煤灰使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更高的抗裂缝性能,粉煤灰使水热化和水灰比降低,有着减水和减少体积收缩的优点。电力工程中须根据实际情况掺入适量的粉煤灰,须低于凝胶材料含量的40%。骨料粒径宜选最大粒径,合理控制含泥量,以降低水灰比。电力工程中外加剂多采用减水剂达到缓凝目的,其量须通过试验确定。
        3.2做好施工阶段的合理控制
        对于因温差过大导致的内约束裂缝,主要对混凝土内部温差和自身与外部温差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在冬季须重视保温措施,拆模、揭盖须缓慢,脱模应及时,降温或覆盖也须缓慢进行。外约束裂缝控制可从入模温度、温升,改进施工工艺入手。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力度加大,改善混凝土结构约束条件,加强后期养护措施。养护和拆模时间可适当延长,确保混凝土冷却处于缓慢的过程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温度须低于28℃,温度骤降应低于10℃。根据项目自身情况,合理布设混凝土测温点并充分考虑经济性,绘制相关布置图,及时汇总、整理、汇报温差数值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施工过程内,从开始的原材料选用至后期的养护,施工技术质量都得到充分体现。每个工序内技术的有效实施都为避免裂缝的发生提供前提保障。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须严把每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避免疏漏,精准操作,合理组织施工,输出电力工程精品质量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44-245.
        [2]祁忠,梁树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减租,2012(7):61-63.
        [3]张省让.浅谈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3):273-273.
        [4]李黎.浅谈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5(29):196-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