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
大连市甘井子区龙泉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该接受良好的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这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开展班级管理策略,促进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所有小学班主任都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重视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策略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管理内容上都较为复杂,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都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优化管理资源的利用和配置,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更应该根据小学生德育水平的实际状况,利用班会或是集中教育等方式,重视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第一,作为班准来说,可以就小学生的文明礼貌、勤奋学习、勤俭节约和遵规守纪等方面强化其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使相关要求充分融入小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而言,还要重视执行情况的严格监督,从而使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以逐渐改进。第二,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同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孩子们宣传身边优秀学生的优秀案例,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通过正反案例可以对自身问题充分地认识,提高自我认知,规范自身行为。第三,班主任要重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会协助班主任发挥有效作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最后,通过奖惩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适当的惩戒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容忍、坚韧以及沉稳的个性,让小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应该相应的付出代价,使小学生通过适当的惩戒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而为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地沟通与交流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到有计划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强化共鸣,进而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小学班主任应当加重视帮助小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班级管理并不是班主任个人责任,而是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责任。
再次,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和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以及实践学习过程,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关注,对其生活状况深入地了解,进而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掌握其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相应地对班级管理的策略做出及时地调整,确保班级学生可以积极接受教育,并在此基础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与配置。
三、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育人”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促进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就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推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基于此,首先,作为班主任来说,要想顺利管理班级,就必须让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持。然而实际当中,不少家长对学校的管理了解甚少,更无法提出相关建议,所以在开学或是适当的时间,班主任可以组织家长共同探讨怎样更好的管理班级,组建家长委员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更好的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融入班级管理当中。其次,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建家校合作管理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例如,可以通过成立班级微信群的方式,将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及时的告知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了解,也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特殊状况,及时通知家长。
四、重视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仅取决于班主任所做的那些看得见的事情,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氛围,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帮助班主任明确班 级管理的方向与目标。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管理的艺术性,使学生在其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尽管班级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起到渗透的作用,让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道德品质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基于此,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一二.九”长跑、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队列展演活动等等,让班级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增强责任感和凝聚力,提高班级学生团体合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使得班级气氛更加活跃,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使同学们体会到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力量。其次,针对班级同学所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的创建,让学生无形中受到教育。例如,针对不少学生存在的食物浪费现象,可以在班级中发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并通过班会进行活动总结,并让同学们谈谈感想等,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养成珍惜粮食的惜福之心和节约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利用学校“建队日”活动,在班级中广泛宣传,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光荣使命,坚定努力学习、勇敢追梦、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结语
总之,面对繁琐和挑战性的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要做到细微入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不断发展,重视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2).
2.刘珊珊.小学班级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赵会娜.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J].学周刊,2020,(32).
4.潘德龙.说理有方 教育无痕——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02) .
5.高国花.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