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飞
如皋市搬经高级中学 226500
摘要: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和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经常接触的全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及时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尤其是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地措施。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
一、引言
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能够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班级管理背景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尊重,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方式不合理,难以发挥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则是对高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开研究。
二、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班主任引导、言传身教作用
加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学生参到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班主任自身的一举一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效果,或者是对班级管理的认同。一般情况下,班主任自身形象较好,并且能够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遵守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等,能够对学生发挥及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认同感[1]。反之,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度较低,则会增加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进而不能达到积极效果。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还需要班主任能够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班级管理的共工作能力,并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对班主任能够有正面、积极地评价,以此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作用,强化学生认同感,建立班主任威信。
三、积极发挥民主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班主任在展开班级管理时,能够发挥民主作用,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主导地位。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制定班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而教师则是发挥引导作用。通常情况下,学生自身定制的班级管理制度,其积极参与性则更高,并且更能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对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极为有利。另外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还可让学生通过竞争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即确定班级管理者,并让确定出的班级管理者再次确定小组管理者等。首先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有效落实班级管理的制度,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另外结合民主参与竞争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最后则是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时能够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并能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
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了解学生实际需求
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还需要班主任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尊重学生。首先在展开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避免绝对的权威,减少班主任对学生的威慑,防止学生出现逆反或者抗拒的心理,进而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其次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和看法,确定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合理对班级管理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满意度。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准确积极地评价,尤其是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或难以管理的学生应保持较好的包容心理,发现学生学习中以及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方面,并予以合理评价,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班主任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面对的难题展开合理的帮助,对学生进行引导,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五、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提升管理效果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与学生加强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动向等,以此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相应地基础,从而提升管理效果。例如班主任应定时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与家长探讨学生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尤其是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使家长了解学生班级管理的现状,并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家庭管理。同时班主任则是了解学生在家庭管理中的特点以及表现情况,以此转变班级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另外,在班级和家庭管理中,班主任应和家长对管理的模式和理念进行探讨,尽量避免对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等对学生积极鼓励,加强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可和配合度,以此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改进管理工作
开展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的重要方式。因此班主任应能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并积极展开主题班会,但为了提升主题班会的作用和效果,班主任还应在主题班会中采取合理的方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2]。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结合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地方组织探讨会,协商会,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与学生探讨改进措施和要求,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积极遵守相关规定。另外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还可利用观看与管理、组织、效率等相关的具有教育、激励作用的电影或视频等方式激励学生,可以表现对学生班级管理的激励上,也可是学生的学习方面,以此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丰富班级管理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这一阶段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较为特殊,同时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更应转变观念,加强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求班主任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等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展开,尤其是加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对强化班级管理中相关制度的遵守,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并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凤.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南北桥,2019:191-191.
[2]刘艳梅.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2017: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