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赵丽荣
[导读] 当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赵丽荣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摘要:当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信积极的社会心态,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心理疏导,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解决措施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有效措施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疏导是党和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当下社会形势所迫,也是现实所需。心理疏导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手段,是指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帮助人们疏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指运用心理学技巧引导教育对象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消除不良心态、构建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观念,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前提,了解学生内心诉求,及时给予正向的引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随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很多高校对心理疏导引起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对帮助高校学生克服心理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高校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对心理疏导认识不足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以及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GPA制度的实施使得大学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高校普遍对心理疏导工作认识不足[1],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人们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心理疏导就是心理治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工作也是在强调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忽视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大家形成了一种潜在意识,只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疏导;二是对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缺乏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二者是相互独立的,认为心理疏导就是解决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针对学生思想问题开展工作。
        (二)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多方参与,要整合高校多方资源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网络。目前高校心理疏导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一心理疏导平台不完善,缺少行之有效的疏导渠道,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心理帮助;二缺少一支强有力的心理疏导队伍,高校专业的心理疏导老师非常少,而且部分高校还存在让非专业的老师进行心理疏导的问题,导致心理疏导工作并不理想[2];三心理疏导教育被分割独立分割出去,只有心理健康中心等地方能进行心理疏导,班级辅导员也没有充足时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对同学的关心相对较少。
        (三)心理疏导保障体系未完全建立
        心理疏导并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它的实施需要集各方之力,如家庭乃至社会各界。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工作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没有与家庭、社会形成紧密联系,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家庭和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家庭背景的深入了解,缺少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大部分高校也没有与社会上的心理机构建立联系,没能及时了解社会现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工作改进措施
        (一)营造心理疏导舆论氛围
        关注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的重大进步,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应尽可能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舆论的力量引起学生对心理疏导的重视。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如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微信微博等途径进行宣传,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组织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还可以向学生发放心理疏导刊物,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对心理疏导的认识误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顾虑,积极接受心理疏导。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融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3]。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融合,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把心理疏导内容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此外可以开设大学生挫折意识教育相关课程,逐渐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次,想要更好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最后,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喜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心理疏导的突破口。
        (三)完善高校心理疏导机制
        1.创新心理疏导工作载体: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也呈现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创新心理疏导工作载体,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网站,或者在校园网上展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开设网络心理疏导课程。另一方面,建立网络心理疏导平台,开展线上心理疏导服务,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心理疏导咨询,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高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比如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2.完善心理疏导师资队伍:心理疏导是一项专业性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完成,所以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疏导队伍,高校应重视心理疏导队伍的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咨询教师进修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心理疏导专业背景的教师,吸纳不同专业的教师、辅导员加入到心理疏导工作中,还可以邀请国内外专职心理疏导专家来做案例督导,定期进行专题培训。
        (四)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保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心理疏导保障体系。高校可以和社会上的专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校兼职,对相关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要与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思想状况,以便老师更好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总之,高校要统筹结合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疏导保障体系,确保心理疏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成效的必要举措,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祎敬,雷五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优化路径研究[J].社科纵横,2020,35(7):126-130.
        [2]鲍伟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心理疏导功能及实现路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4):120-123.
        [3]龙竹青,曾青.探究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文渊(高中版),2019,(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