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的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宋涛
[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
        宋涛
        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中学 251116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也是为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人生大局观打下基础的必要条件。
        随着历史教材的不断改编和优化,以往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初中历史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在初中一线教学中深入的分析过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觉得历史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现状的分析
        (一)偏重讲授,忽略学生本性
        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在课堂上都以教师为中心,每节课都是没有特色的“满堂灌”,导致学生都在机械中学习和记忆。教师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和接受理解能力,忽视学生的塑造性和创造性,教学生只是将学生当做被动的承载容器。
        (二)偏重内容性,忽略情感培育
        教学方法陈旧且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上过多的重视重点知识的背诵和考试要点的约束,而真正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却抛之脑后。这样的学习仅限于文字表层的含义,失去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学生只会简单的问与答。
        (三)偏重个体性,忽略整体性
        历史教学课堂上,很多的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在整体中发挥的作用。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并不是调调座位就能达到的一种效果,那种课堂开放、小组开放和全员开放的效果是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培养和打造才能成功的。
        (四)偏重单一性,忽略多样性
        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研究是低层次的、肤浅的、利用率低下的,没有真正的去研究过,深层次的探讨过,从而没有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因课堂“乱哄哄”变得形式主义。
二、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实施方略
(一)小组合作应注重学生组合
“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它不仅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活跃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经验,从而促进课堂整体效率的提高,但如果随意安排座次,只会让小组合作变成“活跃分子”的“乱哄哄”,因此同桌之间和前后桌之间必须要同等水平以防止差距过大(同桌两人的班级名次可在相差12名左右浮动,前后桌两人的班名次可在相差7名左右浮动)。
        (二)小组合作互帮互助,以优带差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学生听,导致教学气氛
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前后左右学生的编排可以让前桌对后桌、后桌对同桌进行学习上的帮助与纠正,这样既可以让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又能让学生团结互助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防止因差距过大导致帮扶变的形式主义,达到以优带差的帮扶效果。
(三)小组合作突出主体,激发求知欲
在教授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必须改变,小组合作
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放手”。

小组合作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可进行设计与引导,将小组合作利用率最大化。小组人员在合理编排后,教师就应相信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动脑、动手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自信,久而久之才能唤醒后进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也行”“我并不比他们差”,最终让全班共同进步。
    三、初中历史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
(一)教师是小组合作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小组合作其实并不是将结果放在首位,而是在注重探究
合作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讨论中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过程中参与其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也可以适时进行点拨,这种做法可以使教师把握和客观的对各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二)小组成员的自评与互评
每次小组合作完成后,组内成员分别进行个人表现打分
(10分、5分、3分),打分的依据可以以发言次数是否是小组内最多、教师询问是否积极回应、探究时是否为组内解决实际问题等为参照,随后小组成员分别对其他成员进行打分(10分、5分、3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通过最终的得分让学生自己知道与其他成员的差距(此时需要对出现的差距做自我分析)和为本小组内做出的贡献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三)各小组间的互评
        由小组组长为代表,分别对班级内各个小组打出相应的分数(不参与本组的打分)来进行互评,最终与小组自评分数加在一起获得总分数。对于最好的两个小组及组内成员进行加分奖励,并在班级宣传栏上进行表扬。
        (四)小组反思,总结收获
        小组组长领导本组成员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的是小组成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本组与其它小组存在的差距,总结的是本节课我们的收获有哪些和解决了哪些实际性问题。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直至今仍然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小组合作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和督促自己学习,最终让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当让小组合作符合当下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不断革新,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姓名 :宋涛
联系方式:15153432965
地址: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中学
邮箱:gm13853400@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