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刘小文
[导读]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
        刘小文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广州  510830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教学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混乱、供给方式弱化等困境。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供给侧,应坚持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根本出发点,创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培正学院2020年度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zdj202000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整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优势,对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上,积累了基于慕课的线上统讲和线下专题研讨相结合以及“线上学习+集中面授课+小班讨论课+在线课程论坛”等混合式教学的丰富经验;在理论上,揭示了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及其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启示,构建了思政课“课堂—网络—实践”“学—导—行”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总结了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经验、问题及对策。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为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想启迪和现实依据,但在实际运用中,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供给方面的诸多困境,成为制约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广运用的核心因素。因此,从思政课教学供给侧的维度,探讨破解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供给与需求矛盾,成为当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面临教学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当前部分高校在运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时,生搬硬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思想,仍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遵循,不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注重说教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学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思政课具有独特的课程属性和历史使命,因此,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有的高校只注重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创新,机械地将教材内容搬到线上教学平台,缺乏生动鲜活的传播手段和话语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复杂多元的海量网络信息,部分高校未经甄别和选择就直接推送给学生,各种负能量信息与正能量信息交织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真假难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冲击了科学理论内容的权威性,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减弱了思政课教学的应有效果。
        2.面临教学供给质量不高的困境。首先,当前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一般采用第三方提供的MOOC 平台,根据统一格式和标准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不管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考核方式仍以知识性考核为主,学生的学习时长、论坛发帖、互动交流等形成性评价数据大多没有纳入考核标准,更没有基于这些数据深入分析学生的理论关切、兴趣爱好、思想倾向、价值观念等重要信息;同时,思政课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采用不同的平台,各环节的数据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因此,教师难以在获得全面、实时、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再次,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一支由大批量教师参与的庞大课程运维团队,但部分高校由于人员不足、工作量核算难等原因,在精准把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供给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3.面临教学供给结构混乱的困境。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有的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时,采取部分章节以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其余章节则完全依赖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自学和测试的方式来完成。这种以线上教学取代线下教学的形式丢弃了思政课“面对面、心贴心”进行思想交流的传统优势,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拉大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严重弱化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有的高校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学中继续按照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进度对相同的内容进行系统理论的再次教学,没有遵循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知识传授、线下知识内化”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不就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汇报、成果交流等线下教学活动。这样,学生要在线上和线下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厌倦、逆反等消极情绪,最终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4.面临教学供给方式弱化的困境。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碎片化学习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关系,以致出现了过于追求碎片化而忽视教育合力的问题,教学供给没有强化反而弱化。如有的高校借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名,大幅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比率,但又缺乏教师的科学管理和实时引导,线上教学平台也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手段,使得线上教学走向自由化、散漫化,线上教学的不充分又影响了线下教学的深入开展,不仅没有实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反而还削弱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1.扩大教学有效供给。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坚持全面理论供给与个人具体需求相结合,推进内容与技术共融共通,扩大教学有效供给,为需求侧提供丰富多样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从内容上看,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紧扣新时代理论热点和学科前沿,既要坚持虚实互融,将系统、精深的教学内容以“数字化符号化”方式进行话语转换,以新媒体承载的精炼性和丰富性内容满足学生泛在学习需要;也要坚持寓教于乐,将科学、权威的教学内容隐性植入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虚拟环境中,推动教学内容的叙述方式从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视角转变、表现形式由静态向动态方式演变,使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从方法上看,要将新媒体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坚持正面强化与隐性渗透相结合,运用新媒体多样的传播手段、快速的传播速度、无限的传播空间、灵活的传播时间、精准的传播指向增强教学活力;也要坚持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相结合,使学生既可通过倾听教师专题讲授、分组讨论、展示汇报等形式进行课堂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查阅资料、在线练习、收发邮件、小组讨论、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学习,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多元立体的方法体系,为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抬头率、互动率、点头率提供现实可能。
        2.提升教学供给质量。把握学生实际需求是解决思政课“供给什么”问题的前提。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供给侧优化必须在精准挖掘、分析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的基础上,针对其个性差异和发展潜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供给。在线上教学环节中,可运用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收集学生学习时长、课程学习完成度、测试检验、互动交流等线上学习过程数据;在线下教学环节中,可引入移动互联教学平台以加强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能实时、动态地记载学生参与讨论、互动、测评、展示等活动的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建构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进展、理论关切、兴趣爱好、思想倾向、价值观念等有价值的信息后,进行实时反馈。一方面,教师可针对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评价等教学供给;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对照反馈找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向教师提出教学需求,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实现教学供给的个性化、精准化。所有这些,体现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遵循,既能发挥教师引导、组织、调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增强思政课教学供给的精准度和高效性。
        3.优化教学供给结构。解决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怎样供给”问题的重点在于优化教学供给结构,其关键是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来优化思政课教学供给结构,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补充、外在动力和内生动力协同发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协同成长的教育空间,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第一,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引领,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线上知识传递和线下知识内化两个教学环节,既要发挥两个教学环节各自的优势,又要注重两个教学环节的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践表明,两个教学环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比例一般为线上和线下 6:4,不过这不是绝对的,还须进一步进行科学的研究。第二,增强教学设计的协调性。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无缝对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活动的内容、环境等元素,注重体现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相混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混合、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混合,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互动性。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为出发点,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推进虚拟交流和现实交流相结合、显性交流与隐性交流相结合、实名交流与匿名交流相结合,促进师生之间平等、高效互动。
        4.创新教学供给方式。创新教学供给方式也是解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怎样供给”的一个重点。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供给侧优化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学生实际对教学供给方式进行更为精准的选择和提炼,系统联结和重组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思维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是要融合新媒体泛在思想和技术优势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可采取“名校引领、跨校共建”的方法,组织力量自建、改造或引进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平台,使其集学习、互动、合作、评价于一体,全方位打通和刺激大学生多重感觉器官,连接协同大学生身心感受,使系统的理论传授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二是要将系统的教学内容重构成看似松散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同时集成各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激励、引导方式,持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要重构教学流程,实现系统学习计划约束与学生一定学习自由的结合,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初步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通过线下学习进行系统理论的深度建构和内化。创新教学供给方式,有利于整合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既能弥补传统思政课的形式枯燥、注重说教、内容单一等缺陷,又能避免线上教学对学生思想意识引导不力而可能走向自由化、散漫化的倾向,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面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要坚持静态深入和动态拓展相结合,一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现有技术探索更为成熟、可供移植的模式,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断改革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惟有如此,才能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峰,陆玲.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3]陈慧女.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4]吴晓芹.浅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法治与社会,2020(02).

作者简介:
刘小文 (1979.11—),男,湖南邵阳人,广东培正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