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传举
徐州工业园区南湖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才是关键的主体,为更好的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教师应该全面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体育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为科学全面的优化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更好的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应该依托于科学且高效的体育课堂,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也应该注重全方位保障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积极采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单元课时内能够实现全面收获。
一、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参与主体,只有对体育课程充分认知兴趣,才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其中,也才能够全身心的跟随教师的引导,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前,全面分析以及研判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在体育内容、教学形式、互动方式、体育器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三分球投篮训练的过程中,为切实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以及观摩教师的技术动作。当学生对投篮的技术动作较为了解后,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同学生进行对抗以及比拼。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竞争机制,以十颗球为标准,若学生的投篮命中率高于教师,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但若学生的投篮命中率不高,没有超过教师,则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获胜的学生可以要求失败的学生演唱一首歌曲,或者表演一个游戏。通过这样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内心的排斥以及抵触情绪,同时也能够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创设体育游戏情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科学全面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全面的创设趣味性的体育游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普遍喜欢的。若教师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身其中,更好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为此,教师有必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有必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游戏设计,依托于多元且趣味性的游戏内容,行之有效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例如,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短跑训练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短跑训练成效,教师可以将游戏结合起来。时下比较流行的撕名牌游戏等,同短跑训练的相关内容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教师可以以短跑内容为标准,引导学生开展撕名牌游戏。在撕名牌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融入短跑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动作,也就是说,不仅仅要赢得游戏的胜利,还要运用到短跑中的相关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将预备跑的内容融入到撕名牌的游戏中。通过这样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真正活跃体育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全方位优化体育教学的整体成效。
三、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不断拓展体育器材功能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是非常关键的载体。为科学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为不断优化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全面的利用好体育器材,不断拓展体育器材的相关功能以及作用,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不可否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器材的数量以及种类都是相对固定的。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结合课程内容来机械的选择体育器材。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主要会选择数量不等的篮球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但学生很难真正实现人手一个,更多是进行合作练习。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好其他相关的体育器材,在整体丰富学生的选择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打造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例如,在投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选择传统的篮球器材外,还可以将足球、网球、跳绳等器材带至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想象力,巧妙将篮球训练的相关内容同这些不同的器材整合起来,以此来达到优化训练效果的目的。比如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同运球与跳绳结合起来,实现一边运球一边跳绳,这样本身能够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以说,体育器材的种类虽然是固定的,但不同体育器材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以及学生的想象等予以全面开发和积极拓展,以此来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全方位提升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四、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促进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项目可能需要在合作的情境中完成,为此,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巧妙的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例如,在核心力量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体育素养或者兴趣爱好,亦或是学生自行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来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器材或者体育项目,以此来达到合作训练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会选择跳绳,有的学生会选择球类运动。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练习的过程中,要减少盲目干预,要适时进行指导,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当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给予必要的评价以及规范指导。通过这样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优化他们的合作素养。
综上,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全面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有效的优化学生的个性思维,依托于科学且高效化的教学方式,行之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凯,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孩子天地,2020(09):276-277.
[2]李开苗,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