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马家库联小学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进步。词汇一直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板。由于教师受应试化影响,会大量压缩词汇教学的时间来应用于其他重要考核模块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目标与侧重点是没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对此,教师应重视词汇教学,首先扎实学生语言基础,充实其语言储备后,学生才会拥有足够的实力,展开对其他语言模块的探索,提高综合英语实力水平。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追捧,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不同形式的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对词汇知识进行理解、内化吸收与记忆掌握,获取高效率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评价
1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教育的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在深层意义上使人成为人,引导个体生命走向完美、和谐、幸福的境界。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育人重任。然而,不少教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总习惯于孤立地讲解词汇知识,使学生单一地识别和孤立地记忆单词,忽视应有的词汇运用技能的训练,忽略应有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对语言应有的体验、思考、分析、表达等学习过程。这明显与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思路不相吻合。这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严重不足,教学效果极其不佳的部分原因。因此,分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人文渗透缺失的原因,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词汇运用的能力,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必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理想的效果。
2 问题分析
2.1 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透彻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知识二级目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中国教育部,2012)。所谓表达,是用口语或文字将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同时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由此可见,词汇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基于话题引导学生运用词汇进行表达。“表达”的含义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词汇运用能力培养和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双层意义。因此,词汇教学中忽略应有的人文渗透,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课标精神及其词汇教学要求极不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词汇教学的要求并非真正领会。
2.2 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不深入
一些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性质、目标、理念以及词汇教学的目标要求纵然有所了解,并有意愿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但是,由于对课堂词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策略探索不够深入,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或策略,人文渗透的过程不能水到渠成,常常以“口号式”、“标签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呈现在课堂上,没能给学生深入的思考,深切的体会,没能给学生在思想上、意识上予以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正像一件美丽的衣服上缀了一块块不合适的补丁,凸显而不和谐,没有真正起到人文渗透的效果。
3 优化措施分析
3.1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应用词汇进行口头化表达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师要明确自己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因而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法展开实践探索时,应避免自己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度参与,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与行为驱动,让其在多元情境体验模式下自主化解析并应用词汇知识,培养其良好语言习惯,并增强其词汇掌握效果。首先,教师可在每节课程讲解前期的导入阶段中向学生出示教学的重要词汇,并引导其结合生活话题来应用这些词汇知识进行相关语句的构建表达,让学生通过对词汇的简单化应用来了解其使用方法,并且在生活化语境中加深对词汇含义的深切认知。
3.2 词汇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准备微观教学实践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计划的主要因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语言环境。因此,在展示词汇课程教学具体计划之前,首先了解一下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8-9岁的儿童,母语为汉语,大部分人的英语水平较低;课程长度是40分钟,如果设置太长,小学生可能会失去耐心和动力;所设计的任务和教学材料基本上都是基于教科书,在各大城市和地区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课文内容和参与者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将分析课文计划的一些特点,以便制定一个有效的课文计划。词汇课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是基于形式、功能和使用来设定的。比如:(1)学生必须熟悉与动物有关的词汇。(2)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3)学生须能运用相关语言设计一幅介绍他们动物园的海报。课程进行主要从热身阶段开始,通过问学生“你知道什么动物”来激发他们之前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兴趣,这也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此外,可以刺激学生向他们的同龄人学习新单词,缩小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差距,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3.3 词汇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
在完成一节课后,教师要评估任务是否强调了语言的意义,针对呈现语言形式的活动是否达到他们最初的期望。这一过程对后续自我评估和改进下一个课程是非常有用的。正如Harmer(2007)得出的结论,对一项活动的评价可以基于有效性(它是否有助于参与者学习新语言)、经济性(花费的时间是否合适)、恰当性(它是否有助于学习者融入课堂)进行分析。因此,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课堂评价一般是根据教师和观察者的反馈以及课堂录像来组织。首先,在效率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必须实现三个核心条件,即输入、使用和输出(Willis,1999)。并且输入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丰富、可理解和真实。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沉浸在目标语言中,他们能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学习语言。从反馈中可以看出,随着教师讲课的不断深入,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此外,词汇的引入是有效的,因为在开展活动时词汇被重复使用。在使用方面,要求学生设计海报的活动将充分利用目标语言。从反馈来看,材料适合学生的年龄。因此,无论是讲故事还是海报活动都非常有利于语言的使用。此外,动机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作为衡量学习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根据教师的点评,在哑剧游戏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扮演动物的角色,学生猜测老师在模仿什么动物。如果学生以两人一组实施该方法,学生将会有权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该方法会更吸引人,也更以学生为中心。总的来说,词汇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以意义先于形式为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首先要获得意义,然后再关注形式。因此,尽管有一些小的缺点,笔者认为为词汇学习而设计的材料总体上是合理的,适合初学者的水平。
4 结语
总之,基于情境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生活化、多媒体与会话交际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举措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获取对词汇的形象化理解、高效内化吸收与长久的记忆掌握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兆玲.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2]陈春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
[3]叶玉玲.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