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逸馨
湖北省崇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 咸宁 4375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人教版新课标英语而言,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用以拓宽高中学生思维,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高中英语教学的成效。作者在学校任教期间,深刻体会到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针对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能为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引言
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增强学生理解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董高祥2016)。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翻译+知识点讲解”机械式单向“灌输”手段,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英语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提不起参与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切实改善教学质量,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根本教学任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思维工具,将其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梳理阅读文本脉络,促使学生形成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掌握,帮助他们构建较完备的英语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构建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阅读课堂。
1认识思维导图,挖掘大脑潜能。
20世纪60年代,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作为一个高效而便捷的图表工具,思维导图通过图像、颜色、图片等方式帮助人们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传送信息,从而达到充分挖掘人类大脑潜能,提高记忆能力和思维发散与辐射能力的目的。伴随着有关书籍的问世,国内外学者在教育学、科学、管理学等领域展开了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以新加坡、日本、美国为例,有关思维导图辅助中小学教学的课程已运用到基础教学之中。研究者们指出,思维导图以中心话题为起点,引出若干个子话题,并在各级主题下再次分裂,引出分支信息,不仅可以表达辐射思维和发散思维,还可以体现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功能。实质上,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表达,它能够较为清晰地呈现无结构的信息,通过以非线性的方式将复杂信息线条化、线性化,从而提高人们对信息重组加工的能力,强化人们的记忆能力。
2创新学生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思维导图的重点就在于“思维”两个字,进行具体应用时需要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存在显著不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就以语法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实施教学,学习时的语法较为零散,导致学生日后复习时有着较大难度。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传授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式来构建思维导图,在不断拼写与整合的同时留下深刻印象,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构建思维导图时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对学生学好英语知识有着重要影响。
3疏通实践的管道,增强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找到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就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疏通实践的管道,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探索英语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对实践辨析的能力。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难以科学地应用英语知识,不能发挥阅读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实践的发展,可以推动学生对所学阅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AnimalExtinction”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灭绝的历史,能够形成保护地球、保护动物的意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翻译,让学生熟悉与恐龙有关的英语知识。学生利用工具书,了解到课文猜测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讲述了动植物灭绝的状况。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围绕文章结尾提到的渡渡鸟在地球上消失的疑惑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揣测渡渡鸟灭绝的原因,想一想渡渡鸟灭绝前都经历了哪些。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先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搜查了渡渡鸟灭绝的资料,然后对资料信息进行了筛选,挑选了有用的信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想象了渡渡鸟灭绝的故事。其中一位学生将渡渡鸟拟人化,借助渡渡鸟的心理活动,展示了渡渡鸟是如何在人类的影响下,走向消亡的,增加了作文的灵动性。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实践的管道,发展了学生对实践辨析的阅读能力。
4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主要支撑,是一篇文章的内部构造,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够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英语文章是如何清晰有序地完成的。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已经绘制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对框架有了基本的了解,开展阅读时,明确自己应当如何补充。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结构,使学生明确在英语文本中语篇构成的主要因素,以及文章需要具有层次性。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分析出文章的主要架构,充分掌握文章中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在一般的英语文本中,主要的结构有对比、列举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出文章主要事件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或者一件事的前因后果等,将主要的关键词提炼出来,绘制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逻辑性,才能准确地解读文章结构,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例如,在学习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的主要体裁,文章主要讲述了各个地区的节日特点和节日由来,是一篇说明文。在建立了思维导图的主要框架,找到基本的关键词后,进行思维导图的填充。引导分析文章中节日的描写是如何进行叙述的,了解到事件和事件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从整体上看,文本第一段对节日的类型进行概述,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而下文中则是对不同节日的叙述,阐述中西方节日的由来和特点,以及节日的意义。教师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些小的思维导图,将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点列举出来,便于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教师也可以从文章中心向外扩散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掌握文本的中心内容,填充到思维导图框架中,然后延伸出多个分支,反复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提炼重要的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掌握了文本的主要结构。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式概括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明确本文的主要结构。
结语
学校领导及英语教师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为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奠定良好条件。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萍兰.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7,17(21):56-59.
[2]陈仲萍.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外语教育,2017,19(6):76-81+111-112.
[3]邓娴娴.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