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戴海静
[导读]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高校长期采用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

        戴海静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610021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高校长期采用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并开始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采用不同类型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现状入手,探讨多种可行性教学模式,指导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模式

        前言:现阶段,多数高等学院在进行声乐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过于重视专业性表演,未能考虑实际需求。但在教育模式改革推进下,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被应用于声乐课堂中,提升了课堂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推动了多元现代化音乐课堂建立,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艺术类教学课程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展开了艺术教育改革,而艺术教育已经开始作为多数高等院校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重要方式,在各项课程中低位明显提升。声乐课程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市场对声乐人才需求量提升,高等院校愈加关注对学生声乐方面技能培养,使得专业类音乐学院和师范类等非专业院校,均在不断扩大艺术生招生规模。但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中,部分院校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声乐专业学生培养结果不佳。为此,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现代化教学模式建设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重点[1]。
二、高等师范院校可行性声乐教学模式探讨
(一)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既属于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又是课堂中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协作,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情境等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时间机会,主动在沟通交流中弥补不足。
        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应为学生提供能良好的合作学习条件,包含足够师资力量、开放学习环境、丰富教学资料与设备等,便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其次,创设氛围活跃且相对开放教学情境,以此提升学生从参与课堂积极性。由学生自主建立学习小组,在相应学习场景中围绕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如同一声部男生演唱《在那银色月光下》,而同一声部女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演唱练习中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并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同时教师注意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适当加入个体化教学,从而弥补学生学习中不足。再次,落实合作强化训练,学生在进行自主训练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难度较高曲目,安排小组通过搜寻相关资料,掌握演唱中应掌握情感,并在相互指导和改进中提升演唱能力。最后,展开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练习,声乐表演形式有多种不同表现,常见有二声部、三声部和多声部等。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可更好的感受不同形式音乐演唱方式,既可开阔其视野,又利于加强对学生多样性音乐思维,提升学生协调能力,为进行时间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在进行学生声乐表演能力培养中,应利用合作学习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观摩鉴赏声乐艺术、相互学习以及比较交流机会,让学生在竞争和学习中弥补不足,提升对声乐表演能力掌握程度。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声乐水平、学习能力以及知识需求等开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同一节课中实现声乐小课与小组课、集体课授课。同时通过“三位一体”授课方式,可实现无声练习、有声练习以及舞台实践有机结合,利于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三位一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配合,将教师讲述的重点理论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践中,促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声音同时,帮助其养成良好演唱习惯。首先,在无声练习中,一是,需要进行张大嘴练习,纠正不良喉咙张开放方式。二是,需要进行“蛤蟆气”练习,练习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吸气和发生能源释放方式。其次,进行有声练习中是在无声练习基础上掌握有声演唱方式,主要是利用“喊嗓子练习法”,训练重点是帮助演唱者咽部形成一个“发音管”,可根据音高、母音和音量,灵活合理调配气息,演唱出适合的声音。训练中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音域由低到高,强度由弱到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动作要领指导和示范。最后,进行舞台实践练习,课堂是实现舞台实践练习基础,在声乐教学中最重要地位,能够提升整体声乐表演效果。教学期间可引导学生选择性的观察优秀演唱家的声乐表演方式,通过感受和模仿掌握一定程度表演技巧,并通过提供服装、化妆、舞台和灯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机会,从而不断实践中提高表演能力。
(三)分层教学模式
    高等师范类院校学生在声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甚至未能掌握基础声乐知识和技巧,尤其是高校新生。若在实际进行教学中采用相同教学模式,并讲述相同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为此,应重视对分层教学方式利用,为学生提供适合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对入学新生进行专业汇报,并对学生声乐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测试评估,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层,建立A档、B档和C档教学方案,其中,A档为专业素质好和技能强学生,实施拔尖培养方式,开展技巧强化、实践表演和创编能力等方面个性化、专业化提升教学。B档为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较强学生,展开重点培养,授课中可通过小组课授课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当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巧指导,并对学生舞台表演和初步创编能力进行培养。而,C档是基础培养,通过体课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为进行强化训练打下良好基础[3]。
结论:高等师范类院校在开展声乐课程教学中,多数院校长期过度重视技巧指导,忽视理论基础等,甚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人才培养相脱离,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理念和要求不符。需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和“三位一体”等教学模式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实现高素质声乐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燕.美声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几点现状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000(011):211-212.
[2]黄新超.合作学习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音乐时空,2018,000(012):105-106,104.
[3]汪燕萍.议多元化理念下的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声乐教学[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8,000(027):75-76.
姓名:戴海静,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研究生 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