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作文对话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常红艳
[导读]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
        常红艳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学  753000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网络的介入,使传统课堂单一的师生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人机对话三位一体的立体交流,无论是小组合作中口头交流,还是在网络中的异地交流,对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互联网+  作文对话
        【正文】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网络的介入,使传统课堂单一的师生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人机对话三位一体的立体交流,无论是小组合作中口头交流,还是在网络中的异地交流,对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奠定对话交流的基础
        李吉林老师说:“为了通过情境进一步打开孩子的思路,可以在广阔的情境中围绕主题再添加一个细节或者一个小景,那情境顿觉增色不少,添趣不少。”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加入课题的讨论。如,《我当导游》的习作教学,我这样引导: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很多,如果你当导游,想为大家介绍哪些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长城,有的说桂林山水,也有说介绍拉萨的布达拉宫……课前,我首先利用校园网向全班学生转发了学校少先队在校园网络上发出的关于组织“我当导游”的倡议,提供了一些景点的图片,并组织评选“最佳导游”。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纷纷开始点击相应的图片。在创设情境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我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网络提供的图文音像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
        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二、局部分说,整体总说———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
        在认真观察、精心准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想象的基础上采用先局部分说,然后整体总说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讲述,既贯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的机会,即主动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练习机会。
        生1:我给大家介绍桂林山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因为那里的景色十分优美,山清水秀,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真让人觉得来到了人间仙境,流连忘返……
        师:大家听了有什么感想呢?
        生2:听了他的介绍,我没感觉出桂林山水的美,它到底美在哪呢?(几位学生纷纷点头)
        师:看来我们介绍时要抓住景点的特色,讲解要生动,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继续指名学生说)
        生3:我给大家介绍长城……
        生4:听了她的介绍,我知道了长城的壮观雄伟,但对它的历史不够了解。
        师:是啊,很多地方能成为名胜,不仅在于它的表面美,_也有很多是由于它独特的历史背景造成了。游客们来到这里除了要充分领略当地的美景,对这部分历史往往也很感兴趣。现在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当导游介绍时该注意什么,如何才能让游客们听得满意?读读例文说一说。
        生:首先,要抓住重点景物的特色介绍详细;同时,介绍时可穿插些历史典故,增强学识性;最关键的是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果能带些幽默感更好。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不过,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讲过去。这样吧,请大家利用电脑写下来。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民主是对话存在的前提。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平等。教学时,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在本课教学中,由于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和学生都充当了讨论会中的一个角色,共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这种平等、民主和信任唤醒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发言意识格外强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讨论时,教师不左右学生的观点;交流时,赞许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人格,整个对话过程充满创造色彩,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积极、富有创造性。
        三、网络评议,集体批改———增强对话交流的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评议批改环节,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供全班学生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因而能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为老师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这正是作文的大忌。作文的关键是真情实感,但我们现实中的作文教学却恰恰相反,是模拟的,作文是“作”文,而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学生之所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根子即在于此。但是网络作文,首先不是“作”文,而是表达。它是自觉自愿的,是自然而然的,是倾诉,是交流,学生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读者说的,都是“我要说”的。写作的过程,是他精神成长的过程。校园网络就是一个小小的社区,这个社区与现实中的社区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一个无层级的社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们在这里交流,表达自我,营造一种特有的氛围。在他们的心里,这个局域网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每一次作文都成为家庭成员的一次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流。这种写作氛围是现实作文所无法获得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