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教学的肤浅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赵凤
[导读] 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有11个年头,学生来来走走,学情不断变化。
        赵凤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通远堡高级中学  
        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有11个年头,学生来来走走,学情不断变化。农村普通高中负重的现状,让我们付出的更多,期望的更多,改变的更多。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坚守着教育人灵魂的纯净,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改变,才是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全员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班主任、政教职员的管理之外,课任教师的课堂内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看成是班主任管理的延续和补充。这样,不仅减轻了班主任和政教管理的压力,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树立教师本人的尊严,在学生心中产生良好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今后怀念我们的地方。诚然,我们课堂上加强了管理,会引起个别学生的反感和记恨,这给我们带来许多顾虑。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若出现反感和记恨的话,我想,这主要是我们说教的方法和方式出了问题。拿出真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单独交流,适时表扬鼓励,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在很多时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学生本身就不想学,爱学不学,反正我把知识讲到了;都“减负”了吗,我的工作量、工作责任也应减减了等等想法。我想,既然选择了教育工作,就注定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字典上对教学(教同叫)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我认为: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和学两个动作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教不学,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不会有完美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仅要教,更要想办法让学生学。教育教学,先教育后教学,“先管后教”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工作的技巧。对于“减负增效”的话题,我想说,“减负增效”这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工业生产来讲,由手工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效率成百倍的提高,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爱心与责任是基础,奉献与实干是保证,大家齐抓共管和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关键。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我们老师更多的付出。
二、转变工作思路,适应学情要求
        我们的学情是什么?生源有限;学习习惯不良;基础薄弱;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动力,意志品质差;还有攀比、吸烟、早恋、上网等恶习。教师的悲哀,莫过于教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更大的悲哀,莫过于每天仍然要与这些学生打交道。悲哀来源于哪里?不是来源于学生,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理。来源于我们对学生的纵向比较和较高的期望值。从绿洲步入沙漠的亲们,我们还能渴望什么?还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来让荒漠变成绿野行吗?调整我们自己的工作思路,改变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学生特点,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当我们置身于天使之间的时候,还有悲哀吗?我们要怎样做?《弟子规》有云: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因此,强化学生的做人意识,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思考自己若干年后,将做怎样的人;强化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拿什么来“安家立业平天下”?其中,做人教育是前提和保证。人做对了,事才能做对。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也对教育提出了三点看法,希望我们从中能有所感悟:
        1、教育要民主:学生是有灵性的人,师生间要平等相待,即使是在错误面前,也要人人平等,这样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之舟便踏进了成功的港湾,这不仅是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本身。
        2、教育要科学:我们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要符合教育规律,在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心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育措施,处处要让学生感觉到爱的存在和提升自己强大外力的存在,在渐进中“高尚的”我不断战胜“卑下的”我。把教育教学的过程还原于学生自我教育、集体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感受错误,才能更好的改正错误。


        3、教育要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呼吁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学生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怎样让学生充满幸福感和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呢?首先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其次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最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材施教”孔子留下的教育精髓在现今仍然烁烁发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各有所长、充满朝气的人,不要以分数论英雄。
三、走进学生心里,享受教学的快乐
        爱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核心。爱是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呢?
        1、做一名真诚、守信、公正、平等的老师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要发自心底的,自然流露和不加修饰的,不带有任何色彩淳朴的爱的体现;守信体现了教师讲义气,重感情的一面,让学生值得信赖;公平公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按资排辈”,对班级事务的处理公允而让大家信服。学生面前,师生平等,你将很自然的融入学生中间。
        2、做学生的长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要做朋友,教师首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课上要走下讲台,亲切和蔼的面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课下要走进学生中去,或参与活动,或谈天说地,或为学生排忧解难。长辈的责任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不求回报。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为学生遮风挡雨,为学生奔波劳累。做朋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毕业后还时常惦记着您的好,你的累。
四、提高自身素养,培养科研型团队
        教师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为什么会获奖?是因为莫言还是巩俐?导演是灵魂!教学中教师就是灵魂,每节课教师的头脑中都必须清楚“教什么”给学生,“怎样教”。在“三维目标”中我们更要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也就是“怎样教”,“怎样导演”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是否注重“教方法、教学法、教思维”;是否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是否注重对学生脑(思考)、手(演算)、口(表述)的全面训练。教学表面上是知识的传授,实质是思想的传播。
        要提高自身素养,就要做一位科研型教师。钱伟长先生所说: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备课就是备学生。这需要我们对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设计和雕琢,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创新的设计来自教师的思考和研究,研读优秀的课研结题报告,经验论文,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切实问题。研究是一种发现,更是创造的基础。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知识,我们应该研究怎样去教才有效果。多思考多琢磨多实践多反思,将来才能多收益。名师的品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创得的,6年足以创立你的品牌。名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生、社会对你的认可程度。同商品一样,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即服务于学生又得益于自己,何乐而不为。
        作为教师,要真心抓住几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孩子将来的思念,同时尽职尽责,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教育教学需要设计,对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的思考和设计的同时,我们的人生将自然美好。愿我们做得比想得好。
        以上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共同探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