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宏发
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初级中学 433319
摘要:不同的教学情景,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怠学变为乐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力地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景、学习效率、激发思维、发散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兴趣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也就是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兴趣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需求,学生对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他们就会愉快地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养料,乐此不疲。如果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将对化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将激励他们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创设教学情景就是一种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情景,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一、设置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而且兴趣盎然,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自觉、快乐地很好完成某一任务。比如:在上第一节绪言课时,我利用两分钟时间增做了这样二个趣味实验:①在小黑板上张贴一张白纸,并用酚酞溶液写下“化学”二字,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小型喷雾器喷“水雾”(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二字。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兴奋不已,哇,真稀奇!②接着我又表演“扇风点火”:用扇子扇浸过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滤纸,滤纸自燃起来了,学生目睹了这一现象,惊叹不已,真神奇呀!此时,我也不急于给学生解释,从而造成悬念。然后强调指出:“欲知原因如何,且听本书分解”。由此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了一种好奇感,觉得化学领域很吸引人,也很神秘莫测!教师这样设置,定会扣人心弦,学生将会心随师动,学习化学的兴趣会被激发,学习热情定会空前高涨,学习效率将会显著提升。
二、适时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如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除了强调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留心实验现象外,在实验间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CuO的上方?为什么要先通H2后才加热?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通H2至试管冷却?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烈,根据已获得的感性知识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当而必要的点拨。这样结合讲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将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从而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巧妙兴疑激趣,创设悬念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进入一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
例如:我在讲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时,当学生归纳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来?有的学生会脱口而出:“能!”这时,教师不要忙于表态,应先做实验,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定会高度集中,然后让同学们回答看到的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游动,并且不断地溶解变小。②有蓝色絮状物生成。③有大量气体产生。但却没有看到有红色铜析出,众目共睹的现象否定了前面的回答,制造的悬念自然被破解。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指出应用上述规律时,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如:K、Ca、Na等)应除外,同时指出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 +Na2SO4
由于上述悬念的制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定会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也会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源源不断地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深深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灵活一题多变,创设发散思维情景
一题多变指的是不断变更所所给题目的题设和结论。如对某一重点知识不断变换角度提问,从原来的问题中衍生出若干新问题,以便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知识,并且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起点去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节后出示习题:等质量的FeO、Fe2O3、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学生练习后,教师再把问题变换如下:
1、含等质量铁元素的FeO、Fe2O3、Fe3O4中所含氧元素质量比为多少?
2、含等质量氧元素的FeO、Fe2O3、Fe3O4中所含铁元素质量比为多少?
3、铁的某种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Fe):m(O)=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有利于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明白知识发展的脉络,这样既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利于学生懂得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创设教学情景,就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怠学为乐学,积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就能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学》吴锡改主编
2、《谈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的创设》齐玉和、李霞主编
3、《中学化学教学法》王允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