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重建——以《大学写作》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鲁彩苹
[导读] 师范专业认证,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
        鲁彩苹
        兰州城市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师范专业认证,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推动师范类专业建设。就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重建课程目标体系。本文将以兰州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方向的《大学写作》为例,探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重建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大学写作》;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示码:A

        2017年,全国所有师范类专业,迎来了一次重大改革——教育部日前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将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
        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师范专业认证开启了高校“专业为王”的时代。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离不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其中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关键。因此,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2]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关系进行研究,重建课程目标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以兰州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方向的《大学写作》为例,探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重建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3]因此,基于“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写作课程目标相辅相成。所谓“纲举目张”,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确立的标杆,而课程目标则是专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无论是专业目标还是课程目标的确立首先基于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而毕业要求又和本专业学生的学情、课程内容体系息息相关。
        (一)课程内容体系和学生学情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具有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和较强的师资力量。其中《大学写作》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写作》主要介绍常用的文学性写作文体和实用文体,以及由文体教学延伸出来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构建起基础写作理论的知识框架,比较熟练地掌握多种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写作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科的综合性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系列课程内容在写作课程当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学习离不开现代汉语的修辞和语法知识。文章主题的确立离不开逻辑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文章的欣赏和评析离不开美学、文艺理论的知识。学识修养的积累有赖于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的内容。可以说,写作课程之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交叉性最为显著。
        《大学写作》的课程内容大体包括:写作原理、写作主体、写作行为、写作技巧、文体写作这一系列内容。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大学写作》一般在大一开设。大一新生刚入学,面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在此期间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自学意识淡漠,方法不够正确,听课不知道如何记笔记,课后不懂得如何复习。自学练笔投入比较少。此外,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学审美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同学的阅读也比较欠缺,习惯爱好也并未养成。可见,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大一学生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的难度。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析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2017年兰州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修订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较为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具备处理汉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发现并解决与专业相关的文学和社会文化问题。
        目标2:初步了解本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和动态,基本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整理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具备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3:熟悉教育法规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本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成果,初步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4: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教师上岗等级,能规范书写和使用汉字,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相关职业迁移和社会角色转换。
        目标6: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养成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总体而言,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高素质教师,以及能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大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4]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要真正实现《大学写作》课程目标,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必不可少。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学措施是动态的,是应该根据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整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专业培养质量。最终为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要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怎样建[EB/OL].http://news.gmw.cn/2017-11/10/
content_26743766.htm,2017-11-10.
[2][3][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
318535.html,2017-10-2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鲁彩苹(1981—)女,甘肃永登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写作研究。
电话:15117258108     邮箱:chunsine@sina.com
        
详细通讯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
联系电话:1511725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