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明
珠海市红旗中学 519090
摘要:在当前教学体系改革,整体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部分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导致心理认知偏差加大,不利于未来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对此,初高中应当采取有效的心理引导措施,帮助中学生加强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良状态中脱离,达到良好的成长效果。校园心理剧属于一种多样化的健康引导方式,其有利于学生反思自我意识,有效调控情绪波动,加强管理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基础概念,并深入研究实践策略的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情绪管理;实践分析
引言:当前,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不良管控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校园心理剧的引导形式,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加强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应用校园心理剧有利于加强角色体验效果,使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心理反思流程,有效激发管理潜能,实现摆脱心理问题的目标。因此,需要针对心理剧的基础概念以及实践方式进行研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实现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效果。
一、校园心理剧的基础概念
校园心理剧主要通过将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流程中感受到的诸多元素进行混合,使其能够充分对应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并应用信息交流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的方法,有效解决存在的压力以及认知偏差,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校园心理剧主要源自心理剧内容,通过结合校园的基础元素,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有效提高了学生角色适应性,有利于个体情绪管控能力的提升。通过让学生扮演心理问题中的当事人主体,有利于其压力的舒缓,并且可以提升信息交流的效果,使观众教师以及其它同学能够帮助当事人解决存在的问题[1]。通常情况下,校园心理剧主要包括五个基础内容,即主角、导演、观众、配角、舞台。通过融合这些内容并完善基础信息交换体系,有利于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技巧应用,实现良好的情绪管理培养效果。
二、校园心理剧加强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应用校园心理剧强化立场代入感
通过应用校园心理剧表演形式,能够显著加强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知稳定性,达到宣泄压力的目标。由于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经常会遇到生活或学习挫折,进一步不良心理反馈循环。通过应用校园心理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倾向选择对应角色,并结合处境交换表演,体会情境下的不同角度看法,有效增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深度。利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内心的压力与不满情绪进行有效抒发,进一步提高理解他人的效果,实现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目标。
例如,在教材第一章《喊停愤怒》中,可以通过校园心理剧模拟学生愤怒情景的方式,并让他们在剧中交换基础立场,深刻体会对方的思考形式以及压力来源,达到良好的理解效果,有效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二)应用校园心理剧促使学生自我反思
通过应用校园心理剧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他们能够明确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控制能力,避免情绪失控的不良现象出现。中学生受限于年龄发展阶段的因素,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经常会将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放大处理,导致产生各式各样的烦恼问题,严重影响心理平衡,进而出现情绪管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应用校园心理剧这一形式进行健康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剧本编辑以及排练的过程中,深入分析过往的烦恼问题,重新看待影响心理平衡的现象,实现良好的自我反思效果。例如,在教材第二章《消除考试焦虑症,我有法》中,通过内容的排练过程,学生可以认识到以前对考试的恐惧与压力心理都属于生活中的小烦恼,不必产生过于严重的焦虑心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反思效果提升,能够实现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目标,具有实践意义。
(三)应用校园心理剧让学生收获乐趣
校园心理剧具有良好的贴近生活优势,合理进行利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情绪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创造探索的体系。在校园心理剧的模式中,学生需要进行内容创作,并结合基础细节进行表演。通过这一流程,可以深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并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活动的快乐,抒发紧张压力,达到良好的发展目标。同时,针对心理剧演出角色的善恶立场判断,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行动标准,让他们能够强化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避免陷入不良偏差认知状态[2]。例如,在教材第三章《与“二孩”和平共处》中,通过明确二孩家庭的善恶角色以及共同生活的快乐,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应当具备的合理立场,并通过表演内容收获生活乐趣,达到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效果。
(四)应用校园心理剧拓展教育范围
校园心理剧属于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其能够通过广泛的传播作用以及良好的表演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剧中内容,探索情绪管理的基础方法,明确其重要性以及概念,实现有效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可以在心理剧中将自身的行为模式以及情绪状态进行映射,使引导教育能够有效传递,实现有效培养的功能。通过应用校园心理剧,可以让观众随机参与到剧情中,发挥完善流程、强化心理教育覆盖面的效果,为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心理剧具有良好的健康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组织活动以及深度参与,能够让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强化整体发展效果,避免陷入偏差认知状态。同时,应用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宣泄场所,有利于他们认识到心理平衡的重要性,实现有效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计海帆. 生成性校园心理剧对初中生焦虑水平的干预研究[D]. 2017.
[2]莫婕.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校园心理剧的形式[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