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杨秋华
[导读] 在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当中都会存在一些后进生,尽管人数不是不多

        杨秋华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观音阁中心小学516164
        摘要:在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当中都会存在一些后进生,尽管人数不是不多,但对整个学校以及班级的影响非常大。有效的对这些后进生进行教育、指导以及管理是老师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首先要了解班级里后进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寻找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方法以及对策,保障他们自信健康的成长,是老师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后进生;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班级整体的水平。为了解决后进生的瓶颈问题,就需要语文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加强管理,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摸清他们的底子,以便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转化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1后进生的类型
        1.1学习懒惰型
        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点,甚至个别学生没发现这是自己该做的事,这就导致学生自己成为后进生的关键因素。这类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写作业,不识记知识点,整天无所事事,毫无目标,更没有危机感。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是越懒越差,越差越懒,形成了恶性循环。
        1.2缺乏兴趣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什么课程,关键是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教学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却逐步减少,甚至个别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也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厌学或者应付心理。
        1.3思维抛锚型
        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心、走神、发呆,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打扰,一走神发呆就是半天缓不过神儿,老是抓不住老师上课的节奏,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讲了哪些知识。
2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措施
        2.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希冀自己的某些闪光之处被人看到并给予好的评价,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前进的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经常把老师的欣赏以及赞扬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评价,当学生们得到老师的赏识时,就会觉得自己在学习当中得到了进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在备受鼓励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如果老师对学生一味的否定或批评,很容易挫败学生的自信心。经常受到老师鼓励和关注的学生往往能比其他不受重视的学生学得更好,因为老师的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相应的学习动力。

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对学生的一些课堂行为表现多进行肯定,尤其是对所谓的后进生,老师一定要更多地给予关注,让这些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闪光点没有被人忽视,因而更求上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花费同样的精力去挖掘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即使后进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有一些迟钝,老师也同样也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内外学习当中的点滴进步进行夸赞,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处,把握时机,尽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表扬,以比较简洁以及中肯的评价,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得自信心。老师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比较赞许的眼神,往往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秀而进行赞美,而是要因为赞美把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自信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使后进生变为优等生,可以把失败变成成功。
        2.2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教育环境
        首先,家长要多了解教育理念和转变教育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陪读;其次,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在后进生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再次,家庭和学校要多交流沟通,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共同督促教育,形成合力。
        2.3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在安排后进生的座位时,尽量和好学生坐在一起;成立“语文爱心帮扶小组”,采用1+1的辅导方式(即一帮一、一带一),让好学生从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对他们时时进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辅导他们,尽力使他们的语文成绩有所提升。
        2.4设计针对性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习
        由于学困生长期不受到重视,内心对于课堂教学往往是抗拒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经常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对教师的提问也是充耳不闻,无法正确地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就无法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困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困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学困生主动展开学习,提高学习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其文章主要描写了烟台海的冬天、夏天和春天三个季节的景色,让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风景画面。但是学困生对于教师的文字性教学往往不感兴趣,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困生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就需要对学困生进行教学引导,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在现实生活中春季烟台海景的图片或者视频。随后向所有学生提问:“图片中的景色如果到了冬天和夏天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随后有针对性地提问,学困生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引导学困生融入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采用多种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才会一步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6):179.
[2]苏秀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4(05):176.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