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科学家庭制度 做有远见的家长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刘美艳
[导读] “病毒”侵袭,居家隔离,2020年“超长版”寒假里,在和孩子24小时的“亲密接触”
        刘美艳
        烟台港城中学  山东烟台  264000
        “病毒”侵袭,居家隔离,2020年“超长版”寒假里,在和孩子24小时的“亲密接触”中,诸多家长深刻的感受到教育孩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甚至有的家长已经“遍体鳞伤”,亲子关系也“支离破碎”。本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长孩子相互陪伴,密切感情的好机会,可现实却是事与愿违。
        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不查摆原因,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事与愿违面前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避免孩子出现一些过分行为”,“如何提高孩子学业成绩”成为众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除了说服教育法,批评鼓励法,这些我们惯用的方法之外,或许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创建家庭制度来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解决。
        作为国内知名专家,山东师范大学的孔屏教授提倡建立家庭监督制度,家庭文化制度。笔者也多年来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的学习,结合近十年接触的研究经历,谈谈如何在不出现过多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规范自己行为,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业成绩。
        一、建立家庭监督制度,以“温柔的坚持”督促孩子日常生活行为。
        马卡连柯说:“制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监督制度很多目标难以达成,家庭教育也如此。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孩子严重不合理的作息,毫无节制的玩手机游戏,跟父母顶嘴等众现象,很多原本是没有弹性的问题成了父母孩子讨价还价,持续拉锯的“老大难”。这些原则性问题,按照孔教授的观点完全可以用“家庭制度”来解决。暴露出这些问题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建立恰当的家庭规则来限制,所以导致了现在的问题。根据马卡连柯的的研究,家庭制度制定实施的最佳时间是孩子一岁半到两岁半的时候。很明显,大部分家长都错过了“关键期”,那怎么办呢——重建。通过全家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重新表决!制度制定以后,通过发布命令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这是“必须做”或是“必须不做”的意识。开始实行的时候家长要不定期的总结反馈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出现抗拒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温柔的坚持”。久而久之,孩子会认同这种制度,以“命令”的形式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制度重建过程中要尊重与爱护孩子。从孩子具有独立意识的角度与制度需要孩子遵守两方面来讲,都要注意尊重孩子想法,在他接受的范围内设置“高线”与“底线”,让孩子在一定自由限度中接受规则的监督。


        二、建立家庭文化制度,潜移默化促进孩子学业成绩提升
        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很多孩子的学习状态让家长惊愕。动力不足,作业倦怠,上课态度懒散,走神,不会听讲,考试网传答案作弊——各种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孩子学业成绩差,家长着急。说服教育这个时候变的苍白无力。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从家庭文化制度建设的角度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一是家长将对学习的重视落实到行动上。在山东省 “智慧家长评选”中,一位妈妈凭借对知识的尊重,帮助孩子重拾学业信心。孩子从小学开始成绩末位、习惯差、脾气差、人际关系差。为彻底改变不尽人意的现状,这位妈妈从自己坚持整理家把家收拾的窗明几净开始,引导女儿树立生活条理的习惯,以让女儿将该习惯迁移到课本,笔记,知识的整理上;在提高孩子成绩方面,妈妈更是做出了超出寻常的举动:每天晚上检查督导作业,晚上十二点孩子眼泪汪汪问妈妈能不能睡觉的时候,也会狠心拒绝,陪孩子一起坚持;为帮助孩子啃掉数学这块硬骨头,她带着孩子到同学家登门求教,诚恳找孩子爸爸辅导……对知识的渴求,艰辛的坚持,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知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树立了必须学好的决心。
        二增加家庭藏书和阅读量。李佳丽,何瑞珠在2019年得出,“家庭书本量和父母阅读习惯对青少年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书本量越多,父母阅读频率越高,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越高”的结论。但是,研究结果也显示,单纯的家庭藏书对孩子的学业影响并不大。这就提醒广大家长除了要多订阅报纸,杂志,书籍之外,还要以身作则,坚持每天阅读,坚持与孩子每天分享读书心得。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给孩子留下文化烙印。很多家庭认同并且一直在践行,效果非常好。《暖暖的新家》中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挤10㎡的陋室,十年不看电视,没有厕所没有衣柜。但家中藏书过完,全家晚饭后看书,分享。家里的孩子爱读书,成绩优秀。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父母在窘迫的条件下做出了最智慧的选择,给了孩子美好的回忆与滋养一生的精神财富。
        三是了解和重视家校沟通。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认为,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活动的了解和重视,有助于促进子女的学业成绩。中国学者薛海萍研究证明,父母增强家校沟通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这就启发我们作为家长要了解和重视学校教育。重视可以从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多与老师进行良性有效沟通开始。如家长积极争取机会加入家委会,做家长义工志愿者等,这些经历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升孩子在校影响力,积极的情绪体验助于孩子爱校,爱学习的动力的出现。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主要体现在态度的积极主动与过程的理解认同上。家校观点一致的教育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家庭监督制度与家庭文化制度的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建议家长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对孩子的诉求给予积极反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科学教养是爱,合理的家庭制度文化是最为深远的教育大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