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李学慧
云县民族中学
摘要:我校办学定位主要是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目标,对于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确立,本着求真实、求创新,真实可行,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激励性,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保证我校沿着正确预期方向持续性稳固发展。在当今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如何科学确立办学定位,是每个校长值得思考也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办学定位 措施 办学理念 思考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学校,创立一流学校的关键是确立科学有效的办学定位。依据我校的发展潜力,校长应思考相应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实践。
一、对于我校办学定位的具体内涵与先进办学理念总结
所谓办学定位,是依据学校本身发展条件与潜力确定的发展目标、育人目标、教育特点和发展方向,办学定位包含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并不等同于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理念,字面上来说,即理想和信念,是概念、想法或信念及其价值观念有机结合体。在一定意义上,理念就是关于概念和观念的理论体系。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员对学校充满理智的认识、理想的追逐及所持教育思想的复合体,是学校自行建立起来关于办学理论指导思想的总体。办学理念创建在对教育特质和时代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它反映“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学校发挥什么作用”等一些常见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办学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简单的概念,更不属于教育措施、教育模式,而是积淀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了学校时代背景,以及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企盼的一系列教育目的的思想维系结晶。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方式、办学特征、校规校训、校园作风等区分开来。因此,许多人把办学理念视为学校发展的魂灵与命根子,是学校办学能否成功的至为重要环节,还有提出“理念创新”是学校通往成功的标志,重要性不问可知。学校在提出和提取办学理念时,应采用系统的思考方式,从导向性、精神性、独特性、渗透性、相对稳定性五个标准来判断办学理念是否先进。
二、我校科学办学定位与特色建设的确立措施思考
(一)结合历史现状,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定位离不了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精神特质与观念文化。充分了解学校发展历史,挑选学校发展经验,反思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在客观剖析学校当前发展现状及暴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取办学理念。通过对学校过往历史与当前现状的精准分析,才能使得办学理念更契合于学校的发展。结合过往历史于当前现状确立的办学理念还需要进行校长与广大教师进行适当的论证与深入探讨,校长在设想学校办学理念中通常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学校办学理念通常情况下反映了校长的知识理论等级、教育事业目标、办学创想、教育认知甚至教育信仰。校长的教育信念必须在校内征广泛集广大教师的不同想法,开展教育思想探讨与争论,最终形成共同的想法与认识。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的理念,关键在于它能否取得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校长不仅有责任向学校成员做好解释、教育工作,还要广开言路,吸收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符合具备道德的领导的基本思想。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指出,现代学校强调学校成员广泛共享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理念、理想并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将成为学校首要管理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对那些倾向于通过政治手段、将个人的想法硬加给教师们的校长来说,这对他的道德行为规则、道德领导水平是颇为严厉的考验。既要做到充分确保校长在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全方位检验校长的道德素质和领导技术。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教育相关方面专家、小区代表联合学生家长等所有人员参与的论证会,甚至采用贴榜单公示、校园网络征求、问卷调查、进行各种类型的研讨大会、座谈大会、洽谈大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提出和提取学校办学理念,并为学校成员所接受与认同。
(二)发展教育科研,充分认识学校科研工作重要性
教育科研是学校拓展的新途径,也是教师发展自身的沃土,发展教育科研,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教材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我们的教育创想、教育观点、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以及学校管理进程水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要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除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制度管理外,必须理性认识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确立办学思想、理顺办学思路、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策略,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促进学校独特性发展。学校高效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迫切需求教师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的专业朝向发展。
校长的任务是充分激发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引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其实,教师的教育研究说到底就是从问题到课题,主要侧重于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的问题和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即:“发现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育即科研,成长即成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课题来研究,才能真正的逆转教育思想、更迭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因此,只有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科研兴校意识,积极主动探究和研讨教育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时代热点问题,引导教师由经验指导型向科研创新型、学者型转变,学校才能实现发展转型,树立本校发展特色。为发展本校教育科研创新工作,还必须坚定“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战略构想,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理论,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确立课题,有效整合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激励力度,以校本研究为抓手,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踊跃探究新课程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规则,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建设教师队伍,加大力度培养优秀型骨干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工程,增强力度培育优秀教师,是我校办学定位的核心所在。一个学校仅靠一个校长是不可能办好的,它必须依托一群与校长志向相同的领导群体和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强化教育必须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开发、挖掘、培养、留住和使用好教师人才,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要加大对优秀教师、名牌学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资源不足包括硬件投人、优秀师资的配置等。而资源不充分,是制约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主要原因,教育均衡的关键是要让优质老师配置公平。好老师没有条件会去创造条件,平庸老师纵然有条件也不会把条件使用好。优秀教师、名牌学科不仅要求教学质量好,更要求对教育教学进行实时推进与技术创新,进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优秀教师、品牌学科地位的确立必定要经历长期的积累,拥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所以,学校对于名师、优质学科的培养必须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物资、财力上的支持。我们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逐步建立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开发、运用机制,建设数量充裕、结构恰当、师德规范、业务精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和起点,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为重点,加强人才的开发工作,要通过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高和发展。主要采取加快学校教师的培养工作、认真搞好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丰富自身学历层次、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培育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外派及引进工作等措施,从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具备危机意识,切实做好高效稳妥的危机干预
危机意识在我校办学定位中享有与办学理念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校长应该具备的关键意识。一个校长在办学问题上,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没有压力,更不可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若没有危机意识,一旦危机来临,就显得思维紊乱,行为失措,很有可能会使学校在危机中走向衰落。因此校长务必要培养危机意识,切实做好学校稳妥的危机干预机制。首先是发展的危机,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及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往往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应当有这样理念,学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校长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此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和吸纳更加广泛的生源。其次是信任危机,在信任方面,校长必须随时了解和把握领导、下属、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度,当出现某种不信任的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产生不信任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消除不信任的现象,重新取信于人。否则一旦领导、下属、群众长期对你不信任,就有可能出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现象。质量危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至为重要。质量就是生命,校长必须要有质量意识,要从办学条件、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出质量、出效益。要居安思危,不懈进取。安全危机问题近年来越发频发显现,学校内与外环境日益复杂,安全隐患事故呈现出复杂化的状态,这对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提出了严酷的挑战。加强学生各方面安全管理,充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处理安全隐患危机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学校遭受突然的安全隐患事件,校方在处理应急安全危机预案的同时,需要对家长、师生、媒体以及上级领导进行一定的危机干预,将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引导事件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学校其他秩序保持安稳状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三、结语
作为校长务必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引起高度重视,从学校发展潜力出发,坚持依法治校、依德治校,求真务实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行动中去,结合学校历史与现状构思办学理念并进行研讨与论证,建设强大师资队伍与发展教育科研,最后还需要切实做好危机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和飞. 对我校办学定位的若干思考[J]. 肇庆学院学报, 2001, 22(004):83-88.
[2]蒋承勇. 对我校办学定位的再思考[J]. 台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张进海. 对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J]. 固原师专学报, 200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