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四川省南充市第七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我们顺利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应用多媒体可减轻教师课堂书写量,节省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老师之间共享资源;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应用多媒体可以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 整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老师讲学生机械的接受这种被动学习模式占据现代课堂了,也不再完全是老师的一支笔一本书一本教案一块黑板来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我们教师亟待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更新观念。《数学课程标准》鲜明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经全面进入课堂,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辅助于教师备课之时。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设计和制作课件、合理的整合资源、方便快捷高效地提供数学材料,并有效实现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我们可以通过共享课件,教师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在课堂上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高效、直观地揭示概念,不再花大量的时间板书有关内容,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写和思考。课堂上适时演示,优化了课堂结构更有效的传递出大量的有效信息,快速高效的训练学生思维。例如:《几何画板》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我们利用它制作课堂需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推理,直观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SSS”“SAS” “ASA”“AAS”这些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并演示了“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情形。当今优质课展评要件之一就是教师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结构、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辅助于教师新课讲授之时。
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活动单一,很容易形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外,若合理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讲授新课时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教学数学的环境。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我们顺利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比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出示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地平线上,横贯千里的黄河上空,一轮孤悬欲坠的红日由高到低由上而下的场景,由此引申出圆与直线相离相切相交的三种位置关系。再如:学生动手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用心观察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在屏幕上动画演示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并通过观察测量发现具备什么样的性质 。
例题:画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在l上任意取点P,量一量点P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再取几个点试试.你能说明理由吗?
直观高效的让学生总结出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和性质。
三:辅助于学生例题难题审题之时。
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和不感兴趣的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对数学从畏惧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主动探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性、生活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把学数学到应用数学结合起来,解决数学中常遇到的难题、经典例题等。投影或课件展示原题,一方面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读题、思考、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图形变换画面和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并解决,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省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比如针对“火车过桥”的应用题是大部分学生的难题,若我们借助课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里的路程(桥长不变、火车行程从车头上桥头到车尾离桥尾)、时间、速度的关系,把一个抽象的文字题通过线段图形演示,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例题习题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事物的形象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几何折叠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板书和讲解的形式将这些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如何审题,从哪儿入手,怎样利用条件解决问题,学生往往有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应用课件去分层引导或应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通过变色、闪烁、隐线等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去表象抓本质,多角度的观察题型变化,突出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审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找题中条件和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直观化,难题简单化,过程步骤化,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升解题能力。比如我在讲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时,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数与数、数与线、点与线、线与线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观察和表述他们的解题方法并说出思考过程。再比如《三视图》、《平行四边形》的习题也常常是学生遇到的难路虎,我们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帮助学生善思、易懂、明理,深微入里,隐秘提示。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辅助于教师试卷分析讲评时
每次考试阅卷完毕,教师须对试卷进行分析和讲评。除了利用常用的电脑表格、统计图如powerpoint\Excel等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工具快速高效的把试题和学生不同答案展示出来,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完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过程,碰撞出思想火花,阔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解题的兴趣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课堂如何高效有意义的进行信息传播和知识的构建,主要依靠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四要素科学合理的巧安排,精搭配,才能为新型教学结构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参考何克抗的《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所以,要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学科知识提升综合教学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数学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实现高效课堂,达到优化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刘德明:《再探初中数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