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3期   作者:章 英
[导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章 英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610041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因素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共同努力,为小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足球运动;影响因素
1.前言
        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指出:“青少年校园足球现在开始推广和普及起来,还要久久为功”。人民日报客户端(2020.8.8)指出: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据我国最新的数据(2020)表明,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青少年体质测试仅6%达优,体重超重达14%,肥胖者达12%。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对该论文进行探索与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对小学生参加足球锻炼习惯的影响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学校对小学生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对足球运动发展的政策,学校对开展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学校的运动器材的配置状况以及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等。
        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足球运动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管理层和班主任对小学生足球运动的态度。在我国小学中,目前普遍存在重视每天体锻一小时活动内容,但因场地和师资影响,普遍不重视足球运动的专项发展,对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锻炼习惯培养较少。在研究中,我校管理层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重视,对参加校园足球有很大的支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及其他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在身心上全面发展。
        学校的运动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的配置对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锻炼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受场地限制有标准的五人制场地不多,因此建议学校首先积极规划标准足球运动场所,配置相关的运动器材,完善场地是首要任务。其次是学科老师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能因为学生学业任务,随意占用体育课或足球课,尽量保证学生的足球运动时间,培养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体育教师在足球运动意识形成以及足球运动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足球课上运动技能的示范,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程度,在教学中对足球运动的好处宣传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运动习惯。

每所学校都应配备专业足球教师,建议每个班级每周开展1-2节足球课,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足球兴趣。同时学校开展足球节、足球运动会、足球比赛季等活动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培养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足球运动锻炼习惯。
3.2 家庭对小学生参加足球锻炼习惯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运动习惯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行为。家长利用空闲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亲子关系更好,利于提高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对家长调查访谈中,发现父亲喜欢足球的,男孩一般都喜欢足球,父亲和孩子一起参加足球运动锻炼的时间较多。有一位父亲把家里一楼的花园改造成了小型足球场,孩子从幼儿就开始踢球了,足球运动的锻炼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通过问卷也发现,一些孩子的足球运动兴趣浓,但因家长对足球运动的误解“踢足球的孩子长不高”,就不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运动训练。还有一些“唯成绩”论家长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体育锻炼不重要,足球运动更是可有可无,孩子的全部精力应放在学习上。这类家长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孩子足球爱好和锻炼的积极性。对于这类家长,益多宣传足球运动的好处及锻炼对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性,知晓足球运动锻炼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利于孩子文化成绩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陪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社会对小学生参加足球锻炼习惯的影响
        社区是小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调查走访学校附近的几个社区了解到,社区很支持孩子们参加足球运动及其他体育运动,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比较完善,但针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不多,受场地的局限性影响较大。小学生在社区里主要是在公共体育设施健身器材或周边一些收费相对低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社区的这些体育设施对于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周边的足球场相对较少,以我校为中心,方圆8公里有3个收费的足球球场,无免费的球场。建议社区能与相关的足球场所沟通协调,为小学生足球运动发展提供免费或收费相对较低的足球场,为小学生社区足球运动提供可锻炼环境。
4. 结语
        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体教融合,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锻炼意志,健全人格。
        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培养终身体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推倡足球进校园活动,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为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作重要保证,在家庭、社会争取更多支持为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作动力保障。只要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就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梁兴福,王丽丽.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机制与策略[J]. 吉林教育, 2017,(26):20.
[2]周敦峰. 关于武汉市城郊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7(15):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