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声
廉江市石角镇蕉坡小学 524462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在文中从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做简要分析,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融入生活化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融入生活化元素,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生活感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节内容时,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这句话“加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珍惜时间的例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每天学习的知识量,如果每天在原本的基础上稍加努力,经过长期的积累,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不是更多,那么自身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提升。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时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借助疑问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可以主动提问,学生的主动提问要比教师提问产生的效果好很多,使学生在疑问的基础上去思考、分析和解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当学生思考方向偏离时教师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的同时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有大概了解,并了解文章讲解了一段什么故事,讲解了蔺相如的哪几件事,并展示出蔺相如的何种品质。通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和提问的学习方式,要比教师在课堂中直接提问产生的效果好得多,促进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意见,有道理的意见要采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并且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长期发展下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节内容时,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做情景模拟,在这一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出对课文内容没有全面掌握,这需要语文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学生的表演顺序延后,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情景模拟,能够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又如,在本节内容学习后,有学生提出感觉课堂表演时间较长,有没有其他更好的且大家更喜欢的方式,同样可以取得好效果的,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讨论,寻找出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从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节内容时,教师不能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直接将文章主旨教授学生,而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乌鸦在水瓶中投掷石子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们可以观看到乌鸦每投入一个小石子,瓶子中的水便会升高,以视频产生的直观感受,学生们看到了乌鸦的聪明之处。这时再配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乌鸦为什么要在瓶子中投石子,乌鸦这样做聪明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聪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乌鸦喝水呢,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文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开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融入生活化元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巧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珍.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J].读与写,2020,17(30):89.
[2]叶建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