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李香颐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科教兴国的理念也被反复的提起。
        李香颐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科教兴国的理念也被反复的提起。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也是未来发展的栋梁,他们学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影响我们国家今后的综合国力。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让学生更加自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越发重视青少年的教育质量,要求学校在教给学生文化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以学习能力带动学习成绩的提升。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思想意识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自律以及独立思想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
        人们常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如果光靠老师进行讲解,是无法将知识学好的[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是一个基础性且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不是单单学习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就足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才能够厚积而薄发。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主动预习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基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为今后的学习更好地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们创造出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兴趣爱好等,允许学生对待问题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看法,可能这些看法是不对的或者有些幼稚甚至是荒诞,但是作为教师都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信任教师,也会觉得放松,从而将自己的想法主动分享给老师和同学,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会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且可以根据课文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了很多问题,甚至有的同学的提问非常的有趣,他说:“小蝌蚪的世界里没有警察叔叔吗?它不能找警察帮忙么?”这个问题很有趣或许很多人觉得很荒谬,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尊重孩子们的思维,尊重他们的想法。于是我认真地给学生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同时也让学生们留了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趣味中学习,结果整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努力程度完全取决于他们对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如何。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材中有趣的知识,进行稍微的改动,让学生能够在趣味盎然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闭上一只眼睛,仰起头另一只眼睛透过小筒向上看,我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说,看到了白色的棚顶。接着我在让学生们把直筒拿下来,再次问大家,学生们有的说看到了窗外的风景,有的说看到了教室,有的说看到了同学们。接着我趁着大家讨论的兴奋劲告诉学生们,当我们拿小筒看的时候,我们的眼光是局限的,就像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片蓝天,而当我们放下小筒,就能看到更多的事物,同样如果青蛙离开了井底它会看到整个宽广的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挖掘背后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3]。作为一名负责人的老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一旦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那么无论对他当前的学习还是对于他的未来都很有益处。
         例如:在教学《狐狸分奶酪》这一课程时,首先要让学生们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和词语,然后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懂;然后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同样总会写错的生字、词语也要记录在册。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阅读课文,鼓励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营造了阅读合作的学习气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构建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开放性课堂教学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开放性课堂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可以充分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创新性是开放性课堂的核心,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受定势的影响、摆脱传统的束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原果、全方面的进行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放性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精讲归纳和深化练习构成,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四个环节进行课堂的拓展,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外延和内涵,从而提升课堂的开放程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付出努力,学生也要高度配合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双赢,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邵雪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小学生(下旬刊),2020,(10):86.
[2]杨宏俊.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2020,(43):187.
[3]刘丽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2020,(35):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