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阿果呷落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成为我国新时期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阿果呷落
        昭觉县民族中学 61615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成为我国新时期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积极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较多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将十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接受到了多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向学生传输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自身获得健康成长。其次,促进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延续。传统文化之所以在悠久的
历史中得到传承,就在于其具有着精髓之处。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有助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延续。最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往往会将传统文化与有趣的知识或者故事相互融合。这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并养成儒雅的气质、高尚的思想品格,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深刻解读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因此,教师是否能够全面解读传统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渗透质量与渗透效率。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一些语文教师未全面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或者课前准备工作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传统文化传输策略,使得教学过程缺乏计划性,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
        教学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最终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欠佳。比如,有些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中考内容教学上,并未给予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足够的重视。亦或者教师在传输传统文化时,延续着过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渗透与学生生活相贴切的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有些教师向学生所传输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贴切,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等,选择出富有趣味性,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比如,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风俗文化等具有着差异性。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选择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精准的理解,进而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来推动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进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二)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具有着多样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也需要突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防止将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到所有的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传统文化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亦或者,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等,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得学生快速地融入到传统文化中,进而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巧借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也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来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都可以辅助着教师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古诗时,可以融合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故事内容。中秋节是万家团圆之际,然而作者却孤身一人待在寺庙中。此种意境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的情感。亦或者教师在讲解《离骚》时,可以将端午节作为课文内容扩充,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帮助学生体会到屈原的一腔爱国情怀。
(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们会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故事,并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来健全自身的价值体系。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索欲,往往乐于阅读课外读物。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宜的阅读读物,辅助着学生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往往具有着趣味性,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组织适宜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积极为学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比赛学习氛围中,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组织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充分地关注活动的趣味性,亦或者将时代特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中体会到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只有培养出富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日后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中的挑战。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会涉及到一定量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体系,也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承。以上内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渗透策略。希望相关教学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帮助,并大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康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20(4):155-156.
[2]巩治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学周刊,2019(34):38.
[3]贺琦.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外语文,20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