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泓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八山小学 744518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按照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意味 着语文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小学教育是认知能力教育,小学生不仅要获 得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要在创新语文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对 小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不断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创新策略,提高创新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引言: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更新,教育者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上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对其进行更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领悟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坚持原来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内容上。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简略探究。
一、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以及探究,发现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的。而不尽快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实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1]。
(一)落后的教学理念
虽然新课改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充分地落实和展开,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坚持以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并且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一个绝对的主导作用[2]。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直接的知识重点内容,并利用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枯燥的知识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和看法,很多教学中的知识答案都是“固定”的,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由思考能力被限制,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
语文在小学学科中是一项基础的学科,被称为“万科之母”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此有明确的观念,并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创新教学,使得学生在对语文的学习中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并不能在新的学习方法上有更多的突破,尤其是在语文教师陈旧的教学带领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日常语文教学通常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阅读引导,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给学生,包括每段表达的意思。而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和疑惑不能得到老师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中的每个段落的含义甚至每个句子的含义都是在教师的灌输下理解的,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社会中的阅历有限,并且其认知尚浅,对很多事物不能进行自主的判断和选择[3]。在具体的学习中,小学生不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学习中遇到的一定的问题也不能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有目的和计划性的引导。但是这种互动通常是教师为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参与度,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中投入到学习中。并不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因此,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在以这种目的为前提的课堂互动,只是教师为更好地完成课堂知识教学,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并且在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吸收的。对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并不能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突破。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多方面的思考。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启发性问题,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并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在学习知识方面,不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地规划[4]。而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相关知识有自己的兴趣。并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有不断创新。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对小学生群体有自己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基础上,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旨在让其在学习中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很多陈旧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放到当代的教学活动中显然不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并且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及时摒弃旧观念,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中进行不断的更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应将课堂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地彰显,对其在学习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更大的支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并且在学习中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互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更新其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更加有启发性的学习计划。以便于更好的开阔学生的思维。语文课程有一定的实践性,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方面,语文教师更应该对其有重点关注。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基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的鸟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不同鸟类的生长习性,并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燕子。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讲,提高其学习的动力的最关键即提高其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相关学习,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更多的对此有关注,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设计教案的重点。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加有意识地为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形成灵活的教学思维。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有不同,而教师也应在设计教案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路,让师生之间有更加和谐的互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地沟通,学生能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中《陶罐与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向学生提问,如“你认为陶罐与铁罐都有哪些不同点呢?”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更加有针对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并且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再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中获得知识的答案,而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带动起来,并且在和同学展开探讨时,可以充分激发其思考能力,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在一定的形象的辅助下展开的,因此,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应对此有明确的认识[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并在教学方式上有更多的创新。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界有更多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对其进行加以利用。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语文教学来讲,能将抽象的事物与知识进行充分的展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加投入专注力在学习上。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守株待兔》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画面,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学到本课的知识。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文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问,如“你认为守株待兔的行为是聪明的行为还是愚蠢的行为?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一定的思考,使其在思考中领悟对本篇课文的深层理解。并且,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展开其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更加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让你去劝这位守株待兔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怎样才能说服他?”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上,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改变。在教学观念上要有彻底的突破,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能将更多的新方法加入其中,让自己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是让学生能够在更多学习能力中有更多的提升。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庆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交际,2019,21:220.
?
[2]高永芳.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赤子(中旬),2019,10:335.
?
[3]王玲玲.新形势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趋势探究[J].才智,2018,27:159.
?
[4]覃小丽.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101-102.
?
[5]张贺.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利弊[J].赤子(上中旬),2019,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