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李聪聪
[导读] 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应用开展探究与分析。
        李聪聪
        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中心幼儿园  贵州省  564403

        摘  要: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性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农村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条件,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贴近自然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农”味,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应用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风潮,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幼儿家长也开展转变思想观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农村的幼儿家长也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学习培养。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幼儿教育仍然落后于城市,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只有少数较发达地区体现了发展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造和利用环境,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1]。”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在室内外基础设施方面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如果农村幼儿园能够将自然资源合理运用,积极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就会更丰富多彩。
二、农村幼儿园进行区域活动存在的误区
        在当今社会,教育方式在不断变化,幼儿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就我国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而言,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区域活动的设计倾向于城市化,与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不协调,难以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2]。例如,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进行区域游戏时,教师已经事先为幼儿设计了游戏类型和方案,而不是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这样一来,教师就成了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儿失去了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幼儿会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区域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第二,区域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协调,比如大班与小班幼儿进行同一种活动,难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往往缺少参与活动的兴趣,无法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三、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应用自然资源的策略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空间
        在创造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开发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使用空间,为幼儿进行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3]。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大的优势,建立玩沙区、种植区和饲养区等。在进行区域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种植种子,引导幼儿每天按时进行浇水、拔草、松土等活动,让幼儿观察自己所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种子种植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利于幼儿了解植物所需的生长环境。例如,让孩子们种植两盆植物幼苗,一盆放在有光照的阳台上,另一盆放在昏暗的屋子中,让孩子们每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使幼儿知道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二)利用农村独特资源开设区域活动
        教师可以将农村当地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区域活动充满乡土气息。农村的教学基础设施不如城市丰富,但农村有独特的环境资源,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尽情游戏,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发展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4]。
        例如,农村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农村环境平时看起来很安静,一旦每周的集市开放,就会变得非常热闹。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赶大集”的区域活动,营造农村赶集的热闹氛围,为幼儿提供活动道具玉米、土豆、茄子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扮演区域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让孩子们自主进行“买卖”讨价还价交易,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能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这种生活化活动方式,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和交际表达能力,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社会自然环境是良好的教育资源,能够使幼儿学到生活经验和知识,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展区域活动。例如,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深入到农村自然环境中去,开展摘黄瓜的区域活动。幼儿园菜地中的黄瓜成熟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采摘黄瓜,在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一株黄瓜秧上有11根黄瓜,小明和小红共同采摘,每人每次只摘一根黄瓜,小明先摘,问第11根黄瓜是谁摘到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不仅让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让他们了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而且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意义,突出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四)利用自然资源自制活动材料
        在自然资源中收集活动材料时,应秉承保护资源环境、废物利用的理念,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充分深化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5]。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玉米棒、干枯的藤条、掉落的树枝等作为活动材料,将收集到的材料带到幼儿园,通过小组合作裁剪粘贴做成盆栽、独木桥、木马等,并利用自己所制作的物品进行区域活动。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评价活动,评出最具创造性的活动材料,并赋予创作小能手称号。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自制活动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区域活动形式,而且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创作能力,增强幼儿废物利用、保护自然环境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自然是农村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农村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实际出发,借助农村独特的自然优势,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创新幼儿区域活动形式,为农村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使自然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旋律,在活动中增强幼儿保护自然环境意识,培养幼儿合作、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丽。幼儿区域活动与农村自然资源运用[J]。教育,2020,(10):39。
[2]胡元华。浅谈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0,(1):118-119。
[3]刘义。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然资源的运用研究[J]。年轻人,2020,(1):192。
[4]秦文进。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和开发[J]。读与写,2019,16(9):230。
[5]张兰英。如何有效运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J]。基础教育论坛,2019,(24):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