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朱光发
[导读]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主要的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陈旧的教学理念,让当今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朱光发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小学  湖北省丹江口市  442706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主要的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陈旧的教学理念,让当今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要想我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创新,那么就需要学生富有较强的创造性。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点,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工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培养

        前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决定这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接收书面上文字所传递的信息,理解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文字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在教师的逐步指导下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阅读教学的教学终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书籍内容,还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书籍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有效的引发学生共鸣,对作者的真实的思想情感感悟加深,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引导者”、“教育者”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尽心尽力的服务,发挥民主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独立的思想,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让学生逐渐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爱学生的生活情况,教育学生要尊师重道。
        例如: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鼓励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想法,让学生积极发言,描述一下自己在阅读课文之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言情况进行教学,重点解决学生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文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全掌握阅读主导权,不仅让学生能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情感体验加深。


二、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会要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潜能,构建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基础。通过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提出自己脑海中的疑问,促使学生的学习灵感的到激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为什么题目中‘贝’要加引号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有效的课文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教师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得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说出自己内心中的真实想法,促使学生的创造四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在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时还能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做好教师的教育工作和引导工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写作风格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阅读,并且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探究文章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要将以往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课堂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教师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向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拉近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同学们,小青蛙为了将自己的泥塘卖出去,贴了一张布告,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相似的布告呢?布告上写的内容是什么呢?”等问题,当教师将问题提出时,学生就会回到课文中寻找小青蛙布告中所写的内容,然后和实际生活中见过的布告进行联想。通过有效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学生也会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和其他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将自己的想法的观念都表达出来,促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工作,其过程长久且艰难,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坚持,从教师的思维上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对阅读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将想法转变成实际行动,从阅读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开始改变,明确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顺利发展,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娟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39.
[2]刘芳. 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 名师在线,2019,(34):7-8.
[3]张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甘肃教育,2019,(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