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菲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 250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底蕴,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的人。基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把握阅读教学中对文化理解的指导,展现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文化传承活动,使学生在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方面得到发展。同时针对传统文化,阅读教学应做形式上的创新,发展校本阅读,组织兴趣阅读,使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学习融合,促进学生文学基础的积累和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 言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最终目标,而且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从教学目标、方法和创新上做出合理的建设,以使学生可以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并让文化熏陶思想认识,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有具体的过程,教师在目标、方法和创新中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参与。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弘扬传统文化
阅读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路径。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以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也都以文本词句分析为主,这就使传统文化的融入没有具体的过程和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做阅读教学目标的调整,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目标之一[1]。这样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既能提升传统文化的地位,也让文化的融入和教学有具体目标可依据。弘扬传统文化目标在阅读中的落实,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引用,将传统文化变成具体的阅读内容,可以使小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学习,达成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文化基础
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主要以文学为主,而文学文化的融入则要保证理解认识。传统文学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理解较为困难,在教学目标上要树立培养文化基础的目标,使教学辅助学生完成传统文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并以实际的文化应用作为教学资源,在达成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认识水平,培养文学素养。培养文化基础阅读教学目标的建立要落实生本理念,抓住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使文化有深度的理解,也让其中的优秀思想通过阅读得到传递,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完成阅读理解的学习,培养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培养[2]。在阅读教学方法上要分为传统文化的体会、文化优秀思想的挖掘、文化的阅读理解延伸,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也让传统文化得到展现。
例如在《示儿》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以领读的方式开展朗读阅读,让学生大声读,感受其中的断句和上下两部分的押韵,以此激发传统诗词的学习兴趣,也让文化有真实地感受和体会。接着,是对诗词大意的理解和家国思想挖掘,组织学生做深度阅读,体会陆游的爱国思想,让文化理解与阅读学习得到统一,既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也让阅读理解有具体的方向,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后则以这首诗的文体文化和思想文化延伸作为教学方向,引导学生做阅读学习的归纳,分析七言绝句的文化特点,表达阅读学习中受到的启发和感想。基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有了高效引导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让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被学生吸收,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传统文化下的阅读教学需要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能进行自主学习。其中主要以校本阅读和阅读小组两种创新方式为主。
(一)发展校本传统文化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逐渐转为教材与校本的结合,发展阅读的兴趣,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学习理解的过程。在此背景下的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要发展传统文学经典的校本阅读。比如在低段让学生去朗诵《笠翁对韵》,体会传统文学的组词,锻炼古文的学习能力;在高段则以《论语》等文学经典的阅读为主,让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得到传承。校本传统文化阅读的创新开展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传统经典文学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发展。
(二)构建传统文化阅读小组
阅读创新中要利用好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可以构建阅读小组,分阶段和文体,促进传统文化的阅读理解,让文化带动学生的文学成长。教师在其中要为传统文化阅读小组提供指导,并且让小组阅读的成果有表现的机会[3]。比如在课堂阅读教学的伊始,让兴趣小组做与课文相关内容的朗诵,并以此为情境,让传统文化得到运用,指导深度学习。兴趣小组的组织建立,让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有更多持续渗透和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文化的积累。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带动文化素质和文学素养的成长。在实践教学中应基于传统文化做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小学生能感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保证传统文化融入的效果,提升思想认识的接受度,以此让阅读学习中有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保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底蕴的目的,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海燕.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38.
[2]陈燕,徐华军.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31-35.
[3]王秀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20(2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