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香俊
长治市第十三中学校 047507
【摘 要】语文课堂应是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命,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构建“乐学”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自觉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学习,使语文不再处于尴尬境地,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醉人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教师课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课上把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疑问,也不容置疑,只有被动接受。教学按照原先设定的步骤,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推进。本应充满活力的课堂似乎变成了传教士传经布道的教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抛弃呆板、僵化的授课模式,代之以开放的、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课堂流程。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不再一成不变,而是随时应变,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看到富有个性的精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知识是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教学阶段的重要部分。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主要包含课文朗读、文章演讲、日常交际等诸多方面。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教育教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注重从语文课文朗读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文朗读习惯,而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大声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朗读的兴趣。针对学生培养演讲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演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和整理演讲资料,并且,将自己的演讲文章,在学生面前大声的朗读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针对学生培养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交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以及针对所扮演的角色设计口语对话,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演讲活动、辩论赛等。这种演讲训练可以形成一定的机制,每周或者每两周进行一次,让全班学生轮流进行。内容可以是讲寓言故事,或者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或者对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某一个电视、电影进行介绍,又或者对某个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和批判。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持能力。老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自告奋勇报名当主持人或者轮流当主持人,主持和演讲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训练都是极其有效的。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不僅能够优化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写作”是语文知识的最终表达形式。所以,语文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教学训练活动,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要注重从诸多方面来训练学生的作文写作表达能力。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阶段,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新颖教学方式和写作要求具有浓厚兴趣,而这种兴趣也通过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得以表达。而在这个阶段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至于措施,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可从办班上的墙报、手抄报等开始着手,进而鼓励学生向一些报刊投稿。搜集信息、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大赛等。获奖、发表对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鼓舞更多的学生对写作有更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能上班上墙报的当然是好作品,能上手抄报与更多读者见面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鼓励,当然要是能在作文刊物或社会报刊发表文学小作品,发表作品让学生尝到甜头,对其他学生带来的鼓舞和榜样的作用是莫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也能积极动起笔来,发表文学作品,把样刊给学生们传阅,让学生仰慕、对老师敬佩,课余抽空与部分有文学爱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全班写作氛围的形成,效果可想而知,必将带来个体的成长和整体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表演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中含有较多场景化的语文文章,例如,表达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刺秦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语文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的内涵,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文章内容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在进行文章角色扮演时,要先对文章有个了解,通过人物角色带入,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这种角色扮演形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原文章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角色扮演创新。
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围绕学生开展语文知识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继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知识教学理念,以及创新语文学科教学方式,注重选择合适的知识讲解手段,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陶昭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周小芸.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