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剑芳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11)
摘 要 本文基于互联网+下利用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进行的思考。具体阐述了使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加大教学容量、优化实验教学等优势。
关键字 互联网+ ,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整合,化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成为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多年来,笔者将多媒体技术辅助于化学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及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借助互联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为一体,它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在化学课堂中,若能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苏教版·《化学2》(必修)P62“石油炼制”一节,教材上只提供了石油分馏示意图,而现实我们又无法到现场观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flash动画模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像工业生产硫酸、硝酸、工业合成氨、高炉炼铁、煤的加工、玻璃、水泥的制造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还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可使微观物质宏观化
对于微观物质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若能把一些看不到的物质或现象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出来,就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苏教版·《化学2》(必修)P40“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让学生们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加深学生对原电池本质的理解。
2、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其历程又难以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化学反应历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苏教版·《化学2》(必修)P72介绍的酯化反应,其反应原理就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模拟酸和醇反应时键的断裂和生成位置,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
3、可使空间想象直观化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如物质结构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内容是难于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传统的教学借助于模型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但模型的制作、保存和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化学模型题。例如:利用化学三维分子模型软件制作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确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可使动态过程可视化
化学上经常涉及到微粒运动,而运动过程很难通过肉眼看到,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其过程可视化。比如: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P34“离子键的形成”中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45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氢键的存在等。又如:苏教版·《化学1》(必修)P68图3-8应用铝热反应焊接铁轨;苏教版·《化学2》(必修)P74“肥皂去污原理”;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P17“交流与讨论”电解熔融氯化钠及P19“交流与讨论”电解氯化钠溶液;金属的腐蚀速度比较 、金属的导电原理等都可以用电脑模拟,使其运动过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三、借助互联网+,可以优化实验教学
1、模拟有毒有污染实验,确保实验绿色化
在化学中有些物质是有一定的毒性或腐蚀性,学生在具体实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进行辅助教学。例如:苏教版·《化学与生活》·P20“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节中垃圾焚烧处理、废电池、塑料、玻璃的回收与处理等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处理。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没有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同时又培养了环保意识。
2、模拟控制反应速度,确保过程清晰化
对于一些反应速率很快或者很慢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并形象直观的表现实验现象,或者模拟慢动作回放,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石油在地下的形成过程、塑料的老化过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时间缩短或者以动画的形式表现。TNT 炸药的爆炸过程是一个极其迅速的和危险的有机反应,可以通过视频来播放,让学生感受爆炸的声音和了解其威力,增强直观感受。再如:“观察
Fe(OH)2 沉淀的颜色变化”。因为Fe(OH)2 沉淀易被氧化颜色变化很快,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放慢颜色变化,学生就能清晰的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视觉感触,记的就非常牢固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反复进行演示,在现象变化时老师可以随时进行提醒,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还有像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P86“拓展视野-溶洞的形成”;苏教版·《化学1》(必修)P89图4-1、图4-2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等都可以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过程的印象。
总之,借助互联网+,可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实验教学。